二、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條約以法律形式確認了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與兩國和平友好的大方向,為中日關係樹立了重要里程碑。當前,中國公眾對兩國的和平合作予以認可和期望,但與此同時,面對國際經濟環境與和平環境的巨大變化,他們的態度和認知也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這進一步表明目前中日關係正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節點,如何在兩國間加強溝通,增信釋疑,對於開創兩國關係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調查顯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主要內容和精神被中國公眾廣泛認同。認為“應繼續發揚下去”的內容,如“締結雙方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係” (64.9%)和“用和平手段解決一起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64.2%)的比率均超過六成,“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或其他任何地區謀求霸權,並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的比率超過半數(53%)。同時,絕大多數(83.4%)中國公眾認為條約的諸條款在兩國間“大部分”和“一定程度”地得到了實現。由此可見,中日和平友好既是大勢所趨,亦是人心所向。
2018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中國的經濟與社會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中日友好往來的物質基礎與溝通渠道也迅速增加。雙邊密切的經貿和人員往來對兩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調查數據顯示,71.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對促進中日政府間友好關係起到了積極作用。
展望未來,中國公眾希望中日兩國和平合作,共創共用光明未來,但面對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和和平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在態度和認知上又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確定。例如,在對中日關係未來發展的價值觀認識上,“和平”與“合作發展”被中國公眾視為“最為重要的價值觀”,選擇“和平”的比率為53.4%,選擇“合作發展”的比率為49.8%,與2017年持平。
與此同時,表示“希望兩國能夠實現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但不確定是否能實現”的中國公眾較2017年小幅增加,超過半數(53.7%);相信“中日實現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中國公眾保持在三成水準(29.9%),與2017年持平。
中國公眾的不確定感還表現在對於“為構建一個和平穩定的秩序,中日兩國是否應該構建更加牢固的新型合作關係”的態度上。持積極態度,選擇“應該”的比率為63.5%,較2017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選擇“説不清/不知道”的比率為24%,出現明顯的增幅(2017年低於10.7%)。
對於中日兩國在亞洲事務上的合作,越來越多的的中國公眾(70.4%)表示支援,較2017年上升12.1個百分點。具體合作的議題聚焦在: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40.4%),構建朝鮮半島和平與朝鮮的經濟發展(26.2%),節能技術,風力、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25.1%)等。
中日關係不是單純的雙邊關係,受多種因素影響。總體上中國公眾的外交平衡感較強,在中日美三邊關係中,認為“中日關係與中美關係同樣重要”的比率最高(46.6%),較2017年上升6.3個百分點,認為“中美關係比中日關係重要”的為31.5%,較2017年下降6.8個百分點;在中日韓三邊關係中,認為“中日關係與中韓關係同樣重要”的比率也是最高(48.1%),較2017年上升3.8個百分點。
關於對中國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選擇日本的比率變化顯著(18.2%),較2017年上升6.2個百分點,與選擇美國的比率(23.3%)差距縮小;選擇俄羅斯的比率最高(30.9%),與2017年持平,選擇東盟國家的比率(1.5%)下降明顯,較2017年減少5個百分點,低於南韓(2.1%)。
對於未來十年各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變化趨勢,選擇“增強”的國家順序是:中國(88.3%)、俄羅斯(49.4%)、美國(42.4%)、日本(36.4%)、南韓(22.7%)、印度(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