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致富 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
“師傅,又來討教了。”張孝君正在給稻田蛙喂食,他的徒弟請教來了。
2016年,經重慶市水産總站評估、重慶市農委批准,他的稻田蛙養殖技術順利申報農業部2016年“新型農民創業創新成果項目”;
2016年7月,張孝君的坎坷養蛙路經央視第七套《農廣天地》欄目組采編成“兄弟情、養蛙路”,並於當年9月首播,播出以後影響廣泛,吸引了一大批返鄉農民工養蛙致富;2017年8月,央視第七套《致富經》欄目組耗時半月對張孝君的稻田蛙産業發展進行了全面、詳細的采編,該節目將於10月17日首播。
重慶市林業局成立了野生動物虎紋蛙養殖協會,就在8月,張孝君當選為會長。
他不是重慶第一個養蛙的,卻是最早取得合法手續經營蛙的人,手頭有兩證:《重慶市陸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重慶市陸生野生動物或其産品經營許可證》。
來自四川和重慶其他區縣的養殖戶紛紛加盟,還有一些創業夢想者找他學技術,這樣面對面的“技術培訓”,學員不要一分錢。
“這兩年在農業政策利好的情形下,當地農名工返鄉創業逐漸升溫,但是務工農民如果返鄉創業,存在很多實際問題,比如經濟實力較弱、管理能力不足、現代農業技術不精等‘硬傷’,想找一個適合的創業項目實在是不容易。
在有情懷的張孝君看來,當他在稻田蛙人工養殖道路走出經驗以後,一心一意的在摸索適合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點,這樣一方面解決了返鄉農名工增收的硬需求,另一方面解決了返鄉農民工照顧家裏老人小孩的長遠需要。
“目的就是想將‘稻蛙’模式儘快推廣,能讓更多農民致富,讓更多消費者吃上生態米、綠色蛙。”這樣的話可不是説説而已。
眼下,他正在申請規劃建設稻蛙生態高效特色種養示範基地。按照他的規劃,從2017年到2020年,通過示範基地的良好示範效應,帶動重慶市5至8個貧困區縣廣大農戶發展稻-蛙種養殖,形成萬畝稻-蛙生態高效特色種養産業。
張孝君埋頭為記者算了一筆賬,通過公司核心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能直接帶動600戶農戶發展1700畝稻-蛙種養基地。
按每戶發展2~3畝,畝均純收入1.6萬元,與每畝單一種植水稻純收入1000元相比,畝均增收1.5萬元,600戶農戶總計可增收25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