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是享譽全球的“雜交水稻之父”。先後榮獲國家發明特等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世界糧食獎”等20多項國際國內大獎,並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他所發明的雜交水稻,被西方專家稱之為“東方魔稻”,比常規水稻增産20%以上,每年因種植雜交水稻而增産的稻穀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口,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人吃飯難的問題。如今,雜交水稻已經推廣到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為解決中國人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
2016年11月,廣東高濕高熱,在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連綿金色的稻田迎來收割季。19日上午,風塵僕僕的車隊,一路駛進廣東省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雙季稻連片種植示範區,人們簇擁著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從車上下來,緩步走進一望無際的稻田裏。當老人看到藍天白雲下那翻滾的稻浪時,欣慰地笑了!
這位老人就是年屆86歲,在國內國際上都享有崇高聲譽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隆平此次梅州興寧之行,是專程為“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産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成果測産而來。
測産現場,數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作業,隨著超級稻新組合晚造畝産705.68kg(幹谷)的消息傳來,加上早造的畝産832.1公斤,最終年畝産量達到1537.78公斤,雙季稻産量1500公斤的世界紀錄被打破。
量産新紀錄再譜袁式傳奇
視頻截圖
“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對袁隆平院士的專訪約在“新故相推,日生不滯”之際。這時,袁隆平已經如候鳥一般準時,回到海南三亞的雜交水稻試驗基地。
眼前這位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身形瘦小,皮膚黝黑,一看就是長年在田間地頭作業留下的印記。
“此次雙季畝産1500公斤超級雜交稻攻關項目的成功,代表著中國水稻産量創下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而且本次不僅産量有突破,這個品種的大米品質可以與日本的越光米媲美。”袁隆平説。
50多年前,中國遭遇三年經濟困難時期,身在湖南安江農校的袁隆平親眼目睹了中國大饑荒的慘狀,發誓要解決饑餓問題。就像那只蘋果砸中了牛頓一樣,袁隆平幸運地發現了天然雜交稻。
從“南優2號”到超級稻,幾十年來,袁隆平對雜交水稻不斷改良。雜交稻目前已經覆蓋了全中國和許多國家。僅在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就達2.5億畝,面積佔比57%,産量佔比65%。2016年來自雲南個舊試驗田的畝産已經高達1088公斤,真正解決了中國人和部分國家的吃飯問題。
在泱泱稻田裏,袁隆平一次又一次創造了人類糧食生産的歷史高度。在奇跡與榮譽中,各種高産稻穀相繼問世,殊不知,在稻穀飄香中,袁隆平自己也成為了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