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義。 人民畫報 胡周萌 攝

紅薯致富帶頭人的新路子

大王莊村的王孝義逐漸進入了張村鄉黨委的視線,王孝義靠自己多年打拼,已擁有建材、沙場、石子廠等9個企業,不到40歲,事業有成。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進入調整轉型期,為響應國家“把土地變成金子”的政策,王孝義決定轉型,他將目光轉到自己家鄉的紅薯上。

張村鄉黨委考慮到王孝義自身的品德、能力以及在群眾中的威信等有利因素,而且他還是一名共産黨員,希望他能不忘鄉情,帶領貧困群眾共同富裕。

王孝義出於對家鄉人的感情,想實實在在為百姓做點事,身邊還有最美村官裴春亮的帶頭模範,決定接受鄉黨委的任命,出任大王莊村副書記。

針對紅薯脫貧項目,王孝義成立了尚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採用“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打消農民的顧慮,他給村民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産紅薯5000斤,可加工澱粉1000斤,出900斤粉條,一斤粉條按10元錢算,能掙9000元錢。

通過王孝義爭取到的銷售渠道,之前被扔在地裏的紅薯梗,也變廢為寶,加工出口到南韓。按一畝地出3000斤算,1斤紅薯梗7角錢,就是2100元錢。

加上賣紅薯的9000元,除去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因素,一畝地農民可收入11000元錢。

2015年,合作社將農戶賣不出去的5萬斤粉條收購上來,通過淘寶網等渠道賣出了高價,這種“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顯示出特有的優勢,也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目前,土地入股的有10戶,已有30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了種植協議。2016年我們的紅薯種植規模將達到10000畝,以現在的發展勢頭,種植紅薯的農民脫貧沒有問題。”王孝義説。

紅薯粉條文化節的舉辦,就是為了叫響張村鄉粉條品牌,讓地方特産走向大市場,據王孝義透露,僅當天,已與經銷商簽了5萬多斤粉條,效果明顯。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