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利益藩籬

向環境要生産力

“7月30日網上申請,8月1日就全部辦結。開辦企業的全部手續3天就辦完了,這對企業快速開展經營幫助很大,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政府服務的速度!”艾依迷服裝公司法定代表人廖輝在朋友圈裏曬出了企業營業執照和發票,對南寧市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給予讚賞。

企業點讚背後是我區商事制度改革的縱深推進。“進一扇門、去一個窗口、交一套材料、由一人審核、上一網辦通”,如今已在全區全面推開。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驅動力。“要迎難而上、動真碰硬、突破藩籬,著力解決頑瘴痼疾,以優化營商環境的新成效推動新時代廣西發展的新跨越。”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承諾字字千鈞、擲地有聲。

2018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優化營商環境大行動在我區拉開序幕,“1+14”配套政策措施文件隨之出臺,針對企業反映突出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從營商環境最迫切、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切實優化政務,建設經營、融資、稅費、人力資源、通關、信用、法治等八大環境,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簡政放權,開啟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今年上半年,我區全面完成市縣權力、責任清單“兩單融合”,取消和下放核準事項67項,取消備案事項6項,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由58項精簡到38項;桂林市確認可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共628項,全程電子化業務總量佔全區總量的86%,在全區排名第一。

“降成本”衝破利益的藩籬,讓企業減負前行。近兩年來我區接連推出的“降成本41條”以及“新28條”,向種種實體經濟企業負擔亮劍,全年為企業減負400億元以上;電力改革再度升級,今年在112家自治區及以上工業園區開展電力交易試點,自2014年開展電力直接交易試點以來,截至10月底,廣西累計市場化電量1115.6億千瓦時,率先完成國家提出的“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下降10%”目標。

營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各種優質生産要素才能涓匯成海,無數創業者的夢想才能拔節生長,市場主體“鋪天蓋地”“頂天立地”的期盼才能變成現實。今年前三季度全區新增企業10.2萬戶,平均每天551戶企業在廣西誕生;新登記個體戶19.6萬戶,同比增長19.6%。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