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建設數字中國:帶來國家治理領域深刻變革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中外觀》推出“十九大精神綻放系列報道”,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肩負新使命……。
http://vdl.china.com.cn/news/180115/shangchuan.mp4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建設“數字中國”。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促進産業發展創新升級,將切實提高百姓獲得感,也將帶來國家治理領域的深刻變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萬相昱

提升百姓獲得感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數字經濟給我們帶來了實質性的便利。網約車的誕生方便了我們的出行,網路購物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此外,‘數字經濟’發展趨勢使得經濟增長有了一個新的動能點,也會帶來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變革,全方位提升百姓獲得感,”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萬相昱説。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建設“數字中國”,萬相昱認為應該從五個方面著手:

一是以創新為驅動,以數據為依託,以市場為主導,開放數據,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二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規範和深化政府資訊公開化;三是用數字驅動整個經濟體系,包括全供應鏈、全價值鏈的資源配置,它是我們經濟增長的最大動能;四是利用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智慧計算技術,去識別微觀個體,做“精準”扶貧工作;五是謹防盜號、泄號風險,阻止資訊洩露、維護網路虛擬財産,保障數字安全。

中關村大數據産業聯盟秘書長 趙國棟

打造“數字生態”

中關村大數據産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認為,新技術的經濟體量較小,與規模龐大的實體經濟相融合才能促進彼此間的發展。

數字化如何促進經濟發展、建設良性迴圈的“數字生態”。趙國棟説,例如把當地割裂的種植業和養殖業融合起來,中間過程數字化,形成符合自然生態的經濟,促進增産增收。

趙國棟認為,“數字中國”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數字安全、數字治理和數字經濟。

數據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 翟文靜

保障數據安全

對於如何保障數據安全,數據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翟文靜認為,應從法律、制度和技術層面保護數據安全。在數據安全立法方面,要確認數據安全的主體責任歸屬問題。同時,還要加強數據開放共用應用方面的保護措施。在構建安全網路架構和數據技術的基礎上,要在資訊的採集、整理、分析、挖掘,包括資訊的存儲、銷售等整個環節上做好安全防護措施。

“國際上大數據的應用都在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和挖掘空間很大。目前,中國的應用場景較為多元化,美國和以色列的數據處理技術較為領先。大數據的發展還需要時間去沉澱,”翟文靜認為,“大數據是IT行業的産業升級,人工智慧可以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深入分析、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繼而呈現出更多的價值。”

推進數字‘一帶一路’建設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高度積極的,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穩定繁榮的重要力量。

“推進‘數字一帶一路’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必由路徑,包括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貿易互聯互通、數字化進程,以及人才流動和資源配置等方面。通過‘數字經濟’發展,可以幫助全球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推進全球治理現代化進程,消除世界各地發展不平衡,”萬相昱認為,“建設‘數字一帶一路’要遵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