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創新“先手棋”

東北地區大學大院大所密集,科教、人才、産業、資源、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都較強,在如何化科教優勢為産業優勢,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勝勢上,仍有很大空間。

“能進行成果轉化的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産力。”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哈爾濱赫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首席李宜彬告訴記者,他們團隊研發的石墨烯散熱材料擁有國際獨創的技術,目前生産線剛建成估值已達6億元。“哈工大這樣的項目不少,如果有具體的政策支援,比如金融、稅收、上市等,實體經濟做好了,外部的資金、人才等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抓住科技成果轉化這一突出短板,哈爾濱有效激發創業源頭,充分發揮政府補位功能和在政策資金方面的引導作用,著力破解“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難題。2015年,哈爾濱啟動了科技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之一是到2017年末新增科技型企業1000戶。僅僅兩年半時間,新增科技企業已超過2700家,遠超預期。“科技創業具有載體功能,這是一條成功之路。我們要把科技創業打造成科技成果轉化的主渠道,科技人才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的主渠道,高校畢業生留哈創業就業的主渠道。”哈爾濱市科技局局長李志傑説。

記者在東北地區採訪時感受到,無論是區域、産業還是企業,要想創造優勢、化危為機,必須敢打市場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創新牌,而且越早調整,越主動。

“我不贊成過分強調外在環境,經濟形勢不好,為什麼有的企業好?”冰山集團副總裁範文認為,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是經營者的價值所在。近年來,冰山集團主動推進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在連續保持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的基礎上,今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

在大連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于德海那裏,記者也聽到了類似觀點。“有人説傳統産業是夕陽産業,我從來不這樣認為。我們的産品供不應求,道理很簡單,就是看産品結構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于德海自豪地説,經過20多年的自主研發和創新,光洋在五軸數控機床的研發設計生産上多次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光洋的自我配套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完整的技術鏈和産業鏈使得光洋能以極高的性價比,快速響應用戶的市場需求。

現在,光洋集團的老廠區産能早已飽和,訂單供不應求。記者採訪當天,正遇上光洋集團佔地25萬平方米的新工廠封頂。這個恒溫恒濕的“地下工廠”預計一年後就能投入使用,可以為裝備製造企業提供全套高端智慧化設備和解決方案。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今年上半年,瀋陽高新技術企業産品産出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出比重達到55%,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54.8%,提高了6個百分點。勢頭強勁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為未來發展積蓄後勁。

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行動才有出路。正如瀋陽市市長姜有為所説:“對於東北的發展,我們還是要強調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把事情做實。就怕仰望星空離地三尺,離企業遠、離基層遠、離矛盾遠。我們要承認差距正視不足,也要找到路徑堅定信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經濟日報調研組 成員:記者 崔書文 林火燦 熊 麗 張允強 李己平 倪偉齡 孫潛彤 蘇大鵬 本文執筆:熊 麗)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