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關打銅”傳承人蘇英敏:
借助“網際網路 ”探索非遺“活化”新路
蘇英敏的生活已與“打銅”工藝密不可分。南方日報李細華 攝
國慶和中秋交匯的黃金周假期,恩寧路上的西關銅器店即將迎來又一個“黃金旺季”。20年前,這條老街上只有一家銅器店,如今,大大小小的銅器鋪開了二三十家。
這其中,蘇英敏的“天程銅藝”格外引人注目。作為恩寧路上的第一家銅器店,它不僅傳承了“西關打銅”這門傳統手藝,更通過顛覆式創新、與時代相結合的傳播方式,讓沉寂多年的西關傳統手藝重回大眾視線,走向廣闊的市場。
芭蕉葉模樣的長凳,樹根形的茶几、梳子、手串……小至首飾、大到傢具,蘇英敏的工作室內擺滿了各類銅製品。“‘天程銅藝’我做了10年,它沒有倒。我的生命已經與這門工藝緊緊相連。”寥寥數句,蘇英敏道出了自己對“打銅”這門手藝的感情與個中艱辛。
10年前,蘇英敏接過父親的銅藝衣缽,當時整個店舖就4平方米,生意蕭條、門可羅雀。那時,整個“西關打銅”市場都乏人問津。“首先考慮的是讓它生存下來。我們的做法是,以‘西關打銅’文化為核心,開發系列産品,借助網際網路、自媒體廣泛傳播,面向全國打造‘爆款’。”談及復興“西關打銅”的經驗,蘇英敏總結説,如果一門手藝不能讓從業者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自然難以傳承。
傳統手打銅器的價格昂貴,一把銅壺動輒上千元。“按照以前的老路,做街坊生意,賣一些手工的鍋碗瓢盆生活用品,一個月都難以賣出去一兩件。如果要做爆款,就要在保留工藝特色的同時,想法降低生産成本,讓大眾消費得起。”蘇英敏説。
年輕人消費市場潛力大、喜歡新鮮事物,蘇英敏於是開發了一批銅首飾,主攻“90後”“00後”市場。與此同時,他又設計了一些高端定制的銅藝作品,具有收藏與傳承價值。為此,他專門去日本學習“一體成型”鍛造技術,提升“西關打銅”的製作技藝,製作出全球最大的無焊接黃銅鳥籠、只有小拇指大小的銅制茶壺、全國首創銅麻將,這些作品先後亮相奢侈品展會……諸多奇特的創意使得“天程銅藝”一下子火了起來。
蘇英敏還深諳網際網路傳播之道。9月26日上午,蘇英敏身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西關打銅”的傳承人,還參加了一場關於“非遺”的網路直播活動,讓數萬網友親眼見識了“手打”銅器的魅力。
“時代在變,傳承非遺,要具有品牌傳播意識。先讓大家知道‘打銅’這個行業,才能讓他們進一步了解銅文化與生活的關係。”為此,他請了專業團隊負責品牌策劃、公關文案、運營公眾號等。
據蘇英敏透露,他正在設計一批新産品,其中包括胡慶麟的“鰲魚”系列,還準備實行網路眾籌。“此前已經有很多非遺項目眾籌成功的先例,讓一些被冷落、被忽視的項目一下子成了‘爆款’。”蘇英敏期待,通過網路眾籌,主動擁抱“網際網路 ”,“西關打銅”也能探索出一條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非遺”保護、活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