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廣州出現了不少融合非遺元素與時尚設計的“爆款”作品:“二十四節氣水墨畫”成為中國傳統節氣文化申報世界非遺的宣傳推介畫,在網上廣為流傳;“炭燒老廣”系列漫畫把廣州傳統文化帶入“二次元世界”,深受年輕人喜愛;“西關打銅”的手工銅壺、黃銅鳥籠等銅藝製品更亮相奢侈品展會,風靡一時……

今時今日,“非遺”日漸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煥發出恒久的迷人光彩,而這股“非遺時尚”之所以能不斷掀起熱潮,離不開一群廣州本土藝術家的努力推動。近日,南方日報記者走近這些作品背後的年輕人,試圖展現嶺南新生代的創新思維與文化情懷,解讀這些取材于嶺南非遺文化的創意産品廣受歡迎的原因。

1“二十四節氣水墨畫”作者林帝浣

用丹青再現中國人的“時間智慧”

  林帝浣創作的《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日前,作為“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廣東篇”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林帝浣二十四節氣水墨國畫展”在廣州289藝術園區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展出。從“立春”的探梅到“大暑”的蟬鳴,從“秋分”的紅葉到“大寒”的雁飛……這組意境悠遠的水墨畫勾勒出四季流轉的詩意,更把中國人祖祖輩輩的生活智慧,在紙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不少觀眾為之駐足。

去年11月,“二十四節氣”被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正是這組水墨作品,被中國代表團選中為申報推介宣傳畫,為“二十四節氣”申遺助威添彩。

這組水墨畫的作者林帝浣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係教師,生於湛江農村,從小就對二十四節氣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在林帝浣看來,二十四節氣代表著中國人的“時間智慧”,在農耕時代,這組精確的“時間密碼”關乎人們的衣食住行,而在今天,卻與都市大眾生活漸行漸遠。

“在廣州這樣的現代化大都市,冬有暖氣、夏有空調,人們對大自然的四時更疊日漸疏離。這讓我時時想起小時候與節氣相關的趣事,例如在‘雙立春’之年,結婚的人就非常多。”林帝浣説。

在林帝浣看來,雖然現代人不再需要依據節氣來把握生活的節奏,但二十四節氣之中蘊含的文化精髓,依然能夠令現代人受益。正因如此,他希望通過繪畫的方式,把這份古老的關於時間的詩意呈現在都市年輕人面前,讓他們從中感受時間的流失,願意更多地親近自然。

“對中國非遺之美的呈現,不能過於艷俗、膚淺。水墨畫就是最好的表現方式之一。”在創作過程中,林帝浣試圖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審美與當代精神相契合,融入自己對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的理解,讓觀眾也能感同身受。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