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老所進入小區頻頻受阻

事實上,社區辦托老所遭業主反對,並非這一例。去年,南京市鼓樓區的聚福園小區內建設包含養老功能的社區服務中心,也遭到了業主們的抵制。

該社區服務中心位於聚福園小區中心,為三層建築,該建築靠近小區健身功能區,是小區老人和小孩聊天、散步的地方。目前,該建築一樓為幼兒教育中心,二樓三樓暫時閒置。

2002年,該小區業主楊女士在此買了房子,購房時並未被告知小區要建養老院。

楊女士稱,搬到這裡,看重的就是小區設施和環境。當突然被告知這裡要建養老院,她覺得自己無法接受。

楊女士還表示,建設養老院是好事,但如果要強制性讓小區業主承擔責任,她不同意此做法。

業主王先生認為,小區建養老院首先不能影響小區業主的正常生活,他們所在的小區空間不大,如果建了養老院,如何保證老人的活動空間,小區業主是否應該為此埋單?

相同的事情發生在南京市浦口區弘陽旭日上城三區。該小區是南京江北地區較大的樓盤之一,僅三區就有數千戶業主入住。

今年年初,該小區三區21號樓的三層裙樓,將要修建具有養老功能的社區服務中心,在業主抗議下該工程暫時停止施工。目前,業主們都不清楚這面積5300平方米的裙樓將要作何用途,是否仍要建養老院也還沒有定論。

業主李女士的顧慮是,建養老院,老人身體如果不好,疾病傳染給孩子怎麼辦?這麼多老人,隔三差五有老人去世,氛圍也不好。

業主呂女士表示,養老院建在小區裏,對老人也不好。老人養老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小區對面是遊樂園,又吵又鬧,再加上醫療跟不上,公共設施不行,這裡建養老院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這樣的案例在全國範圍內頻頻發生。2014年,重慶天驕城小區開辦迷你養老所,遭到130戶業主中的122戶反對;2016年10月,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南部的怡海星城老年公寓項目剛剛啟動,便遭到小區居民抵制,大部分居民都反對將托老所建進小區;2016年10月,長沙市芙蓉區東岸城邦小區,一些業主明確反對在架空層修建養老院,白底黑字的橫幅上寫著“反對建養老院”“全體業主維權到底”等字樣……

儘管業主們頻頻反對,但是他們無法忽視的是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據《江蘇省2015年老年人口資訊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白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南京市60歲以上人口占戶籍總人口已超過20%,居民區融合養老機構已是大勢所趨。

推進社區養老,政府該做什麼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説,政府興辦特大型養老機構,社會資本投資養老地産等都需要大量資金、土地,在“養老熱”的背景下居家養老就成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但是居家養老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中國的社會化、專業化的老年服務還在起步,貨真價實的專業人才較少且價格偏高。

唐鈞説:“居家服務想要做得好,就要把‘腳’伸進社區裏去,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整合為一體,開創一個共贏的局面。”

唐鈞介紹,在20世紀後半期,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也大力發展過大型老年服務機構,但是效率和效果都不能令人滿意。到上世紀90年代以後,很多發達國家的老年服務,轉向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原址養老”已成為國際共識,在這點上,中國的發展策略與國際接軌。

唐鈞説,好的人文環境比好的自然環境更為重要。原址養老可以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和社區中生活,安度晚年。

社區養老可以對老人進行分類,健康的和輕微失能的老人,在社會服務和社區服務的支援下居家養老;部分失能的老人,白天由社區照料中心提供服務,晚上則由子女接回家中。到老人完全不能自理時,再接受老年服務機構的全天候照護。

唐鈞相信人們會慢慢接受社區托老所的存在,而社區托老所也會使得物業增值。

連鎖養老機構普親集團創始人唐文湘表示,開發商按照政府要求配建養老設施是應該的,但是不是放在住宅樓一二樓值得商榷,在小區內選擇對住戶干擾較少、相對獨立的區域做養老設施配套更合理。

唐文湘認為,政府應在配建要求裏明確相關內容,或許這樣能減少些阻力。政府應該加強相關宣傳,明確各個環節責任主體,由相關部門統籌,這樣更具可操作性。

唐文湘説,社會上失能失智的老人日漸增多,並且這些老人大部分都不願意離開家庭,離開社區。在這種居家養老需求急劇增加的背景下,社區托老所的出現是順應時代的要求和這部分老人的需求的。

但在實際操作中,社區托老所卻頻繁遭到業主抵制,很大一部分托老所項目,因小區業主反對而不得不停工。唐文湘開發的項目在進入小區時就曾遇到阻礙。

2016年,海南普親養老服務公司與海口市民政局合作的海口白龍北路金景·帝豪養老中心項目,因為業主反對,僵持3個月不曾動工。業主們強烈抵制,甚至挂出橫幅“反對養死院”。政府部門多次召開研討會協調都無效,最終該養老院項目被取消。

唐文湘説,當時他們對養老院選址也是綜合多方面考慮,既考慮了老人對環境的需求,也不會影響業主正常生活,但最後還是流産了。

唐文湘説,嚴格來説,在社區中建設托老所不應對居民生活産生影響。“需要專門的建設部門做規劃,既要滿足養老院功能需求,又要不影響小區居民,還要盡可能降低開發商的成本,在三方之間做一個平衡”。

“社區養老要真的實現,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唐文湘説,現在很多業主都知道小區裏建養老院是好事,但發生在自己小區就接受不了。

唐文湘認為,政府應再強勢一些,用政策讓這些機構走入小區,還要制定完備的法律,規範項目。政府應讓新建小區必須配套相關養老服務設施,老小區也最好補修相關養老機構。

儘管目前障礙重重,但唐文湘對社區托老所建設還是保持樂觀態度。

唐鈞認為,隨著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中國社會逐漸走向“三人行必有一老”時,5到10年後,家門口有老年服務機構的居民小區一定更受歡迎。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