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病害怎麼防治
林區的有害生物防控的原則是,能夠森林自控的,不去人為干預;能夠小範圍控制的,不擴大面積防治;能夠採取天敵、物理防治的,不用化學藥劑。同時針對不同種類的有害生物,採用不同的防治辦法
夏日塞罕壩林區不時有小雨光顧,草木更顯清秀。誰能想到,這片森林年均發生林業生物病害21.5萬畝次。
生物病害被稱為“無煙的森林火災”,塞罕壩林木良好的長勢,説明這裡的生物病害得到了有效防控。有一組關於塞罕壩機械林場的調查數據:一是森林昆蟲種類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越來越好。2003年普查時全場有昆蟲種類300余種,到2016年普查時已增加到1000多種。二是常規性食葉害蟲暴發的頻次降低了很多。比如,長期危害塞罕壩機械林場的落葉松尺蛾、兩種線小卷蛾、腮扁葉蜂,以前5至8年左右必定大規模暴發一次,現在十幾年才發生一次。有的蟲害已經近20年都沒大面積暴發過。
塞罕壩人工林總面積達112萬畝,有害生物防控難度極大,如何做到有害不成災、生態日趨自然呢?
“我們有害生物防控有一個總體原則:能夠森林自控的,不去人為干預;能夠小範圍控制的,不擴大面積防治;能夠採取天敵、物理防治的,不用化學藥劑。即便是特殊情況使用化學藥劑也採用無公害製劑、生物製劑或倣生製劑,徹底拋棄高毒、高殘留農藥,將環境污染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護非防控對象,促進森林形成自控機制,維護生態平衡。”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站長國志鋒説。
塞罕壩機械林場根據發生的有害生物不同種類,採用飛機防治、物理防治、天敵防治、人工噴煙防治、人工噴霧防治、毒餌誘殺等不同防治辦法。年林業生物病害不超過20萬畝次時,多采用人工防治;超過20萬畝次,採用飛機防治為主、人工防治為輔的方法。
塞罕壩機械林場有50多年的建場史,樹高一般在14至18米,飛機防治比較好辦,人工噴藥能噴那麼高嗎?
“常規噴霧夠不著。我們日常主要採用人工噴煙防治法,”國志鋒解釋道,“將藥劑混合在柴油中,利用機器高溫生成煙霧瀰漫在林子裏,就能殺滅病蟲害。”噴煙防治效率高,但受天氣影響很大。比如刮大風天氣,藥煙會被吹走。偏偏塞罕壩地處華北風口,是遠近知名的風電場。經長期摸索,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技術人員發現,淩晨或傍晚時分風速較低,是作業良機。
每逢噴煙防治時,林場工人都格外辛苦。淩晨2點多起床,3點到達防治作業地塊。這時天還漆黑一片,就打著手電加油、加藥、調試機器。4點天剛濛濛亮,作業就正式開始。白天由於天氣原因不能作業,工人可以休息。技術員不能休,要抓緊修理機器,調查防治效果,直忙到晚上8點多看不到山路了才下山。就這樣每天超過10小時超負荷工作,一幹就是半個多月。2002年塞罕壩松毛蟲暴發時,國志鋒他們起早貪黑連續奮戰了40多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塞罕壩機械林場努力造林護林,使山更青、水更綠,確實是“水源衛士、風沙屏障”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