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防火出何高招

塞罕壩機械林場54年來從未發生森林火災,得益於一整套成熟的立體化火災預防、監測和撲救體系。林場開闢的防火隔離帶,把無邊林海切分成規則的綠色方塊,基本達到週邊閉合

辛苦造林一百年,火災毀林一瞬間。塞罕壩機械林場多為人工針葉林,森林集中連片分佈,林下、路邊蒿草茂密,可燃物載量十分大,且氣候乾燥,四季風大,屬高火險區,然而,建場54年來從未發生森林火災。

“這得益於一整套成熟的立體化火災預防、監測和撲救體系。”塞罕壩機械林場防火辦公室主任吳松説。

站在塞罕壩亮兵臺上,只見無邊林海被切分成規則的綠色方塊。原來,塞罕壩機械林場在林區專門開闢了防火隔離帶,總長達779.6公里。最近幾年,林場斥資400余萬元,對全場防火隔離帶作了改造和完善,外線、高壓線下防火隔離帶拓寬到50米,內線拓寬到30米,公路兩側各拓寬為5米,基本達到週邊閉合。每年秋季,林場工人都會在隔離帶實行防火割灌作業,不留一根乾草。

公路兩側在秋季為何要清出5米寬度不留寸草呢?原來是為了防備過往行人隨手扔煙頭。“森林是我們從祖宗繼承來的,要留傳給子孫後代,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讓塞罕壩林業人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些樹是我父親他們辛辛苦苦種下的,我要照看好它們。”站在高高的望火樓頂上,47歲的防火瞭望員劉軍憨笑著説。

這種望火樓在塞罕壩有9座。最近幾年,塞罕壩機械林場升級了防火系統,形成由探火雷達、空中預警、高山瞭望、地面巡護有機結合的監測網路,實現林區監控全覆蓋。雖然防火監控系統高度自動化,但人眼仍不可替代,劉軍和妻子齊淑艷常年駐守,輪流值班,每隔15分鐘要瞭望一次,每晝夜要瞭望96次。

塞罕壩林業人深知,行政有界,防火無界,區外火情一旦失控,自身也將不能倖免。他們與鄰近的多倫縣、克什克騰旗、禦道口牧場以及圍場縣合作建立了38個聯防組織。今年5月8日中午11時31分,克什克騰旗發現火點,塞罕壩機械林場韭菜溝望火樓瞭望員、探火雷達同時報警。幾分鐘內,靠前駐防的林場撲火隊就趕到指定位置,協助地方迅速將火撲滅。

據了解,自2011年以來,塞罕壩機械林場共投入資金1550萬元,建立防火物資儲備庫7個,購置防火運兵車10台,補充了40台高性能風力滅火機。全場建立了14個固定防火檢查站、6個臨時森林防火檢查站,負責給往來車輛、人員作登記,宣傳防火知識,檢查扣留火種。對火點則實行“打早、打小、打了”。林場組建了7支專業撲火隊伍,有專業隊員88名。又組建了半專業撲火隊11支,有隊員220人。撲火隊靠前駐防,配有指揮車1台、宣傳車1台、運兵車18台、工具運輸車7台、水罐消防車3台、摩托化細霧滅火器14台、消防水泵10台、無線對講頭盔88頂,裝備了風力滅火機、風水滅火機、油鋸、割灌機、水槍、接力水泵等先進滅火工具。專業撲火隊實行軍事化管理,集中食宿,集中進行體能和技戰術訓練。在防火緊要期,全場專業撲火隊24小時保持臨戰狀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