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團走進國家一級博物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參觀,感受這片熱土上的紅色革命風情。

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將安源工人引向一個又一個勝利

早上8時,採訪團從萍鄉市委黨校附近出發,先後參觀張家灣秋收起義軍事會議舊址和參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更加有了別樣的感受:萍鄉風物確非尋常。

是什麼吸引革命家在安源赴湯蹈火?通過參觀,記者在昔日苦難安源礦工的不屈身影中找到了答案:安源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當時這裡是江西産業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殘酷的壓迫使礦工們積蓄了英勇革命的力量。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抓住了革命時機,將安源工人引向一個又一個勝利。

據史料記載,上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一名身青布長衫、雙目炯炯有神的毛澤東,撥開湘江霧靄,先後10次來到安源,深入農村、工礦進行社會調查,撒播革命的火種。在安源,毛澤東與礦工促膝談心、同枕共眠,體味了礦工們的苦難與煎熬,讀懂了礦工們的熱切與虔誠,深埋的革命火種從此暴露于青天白日之下,化為戰勝一切反動勢力的洪流。

在安源,有多處革命遺址和紀念地,訴説著偉人們的故事。毛澤東第一次來安源考察時住過的八方井44號;李立三開辦第一所工人補習學校的五福巷;劉少奇和路礦當局談判並取得勝利的安源公務總匯大樓;毛澤民擔任過總經理的“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安源,開創了“全國最早的中共地方黨校——安源地委黨校”“全國産業工人中最早的黨支部——安源路礦工人支部”“中國最早的革命兒童組織——安源兒童團”等16個全國之最,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發源地、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誕生地、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主要爆發地,在中國革命史、工運史、黨建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16個全國“之最”,佐證了安源紅色歷史的獨特魅力。安源,由此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這裡流淌著革命家的氣節與堅貞,這就是安源精神的淵源。

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商定鬥爭綱領: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

背枕蒼山,虎踞龍盤,這是倣照人民大會堂造型而建的一座紀念館,四面植滿了挺拔的雲杉翠柏,8段136級臺階直通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的正門。紀念館上方是紅旗、火炬和由鐵錘、岩尖、鐵路、車輪圖案組成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徽標,鄧小平同志手書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鎦金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紀念館下聳立著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的雕像:毛澤東手持油布傘,英姿勃發;劉少奇手握拳頭,大義凜然;李立三身著長衫,沉著冷靜。不由得讓人回憶起那血雨腥風的年代,他們領導安源工人進行的義無反顧的英勇鬥爭。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