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場啟幕于20年前6月30日午夜的簡短儀式,一直被歷史反覆回味——
西元1997年6月30日23時59分15秒,英國米字旗在英國國歌聲中徐徐降落,護旗手將旗幟摘下,疊起,像歷史書合上最後一頁;23時59分58秒,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的指揮抬起雙臂,揮動指揮棒,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香港,結束了156年5個月零4天的殖民統治,回歸祖國。
那一夜,香港大雨。一場醞釀了156年5個月零4天的大雨——
時間上溯到西元1842年8月29日,烈日炎炎。一隊清朝官員卑躬屈膝地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在自己的土地上,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此前的1841年1月26日,英軍即已登陸並佔領香港島。此後的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再此後的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被租給英國99年。南海明珠,愴然北望。誠如金庸先生在《香港賦》中所言:“城下成盟,割我香港,百餘年來,國人痛心。”
那一夜,大雨洗刷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後,英國查爾斯王子攜剛剛去職的末代港督彭定康,披著夜幕登上“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輪,駛離香港,消失在茫茫大海中。起錨處,正是156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的登陸點。
那一夜,大雨以追昔撫今的方式,開啟了“東方之珠”的歷史新頁。
“城上已吹新歲角,窗前猶點舊年燈。”在香港回歸之前的1995年,美國《財富》雜誌封面以“香港之死”為題,預言回歸之後香港繁榮難再。聳人聽聞的標題黨,見怪不怪的有色鏡,一時間領銜為西方部分輿論“唱衰”香港的急先鋒。維多利亞港的波濤毫不理會,卷著雄辯的浪花,徑自奔流。
二十年彈指一揮。站在太平山上,看“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維多利亞港盛況,溢彩流光,美輪美奐,“香港之死”的謬論,懶得一駁。
恰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指出,按照“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香港實現了和平回歸,改變了歷史上但凡收復失地都要大動干戈的所謂定勢,這在古今中外都是很少見的。“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
香江傳奇,精彩繼續。
確保“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1974年5月25日,81歲的毛澤東在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時,對香港問題做過這樣的表態:“都成歷史了!你們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到時候怎麼辦,我們再商量吧。是年輕一代人的事情了!”一動不如一靜。毛澤東自信下一代中國領導人必然能夠找到妥善辦法適時收回香港。
歷史把接力棒交到了鄧小平手上。
1982年,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撒切爾夫人談香港問題時,堅定地表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對此中國沒有迴旋餘地。“如果中國在1997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後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在附件一全文刊出了體現“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的方針政策。正是這一被撒切爾夫人稱為“天才性的構想”,開啟了香港歷史發展的新紀元,開啟了當代中國乃至整個世界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實踐。
紫荊花開20年。“一國兩制”成功踐行20年。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説,20年來,中央管治香港,中央政府、內地各有關方面、香港特區處理香港事務,都是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辦事,都以“一國兩制”作為總遵循。“香港回歸後,已順利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之中,中央政府對香港實行了有效管治”。
回望20年,中央一直立足戰略和全局高度,指導“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對香港的大政方針一脈相承。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香港發展新情況,審時度勢,穩妥應對,領導對港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進展、新成就,踐行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更宏觀的視角來説,“一國兩制”作為一項偉大事業,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部分,成為中央政府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要課題,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篇章。
紫荊花開20年。祖國念茲在茲20年。每當香港特區遭遇重大困難,中央政府總是在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祖國人民總是在第一時間挺起堅強後盾。
香港回歸不久,金融風暴席捲亞洲。1998年8月,國際金融大鱷狙擊港幣,聯手操縱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擾亂香港金融秩序,港股一瀉千里,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危急時刻,中央政府果斷決策,鄭重宣佈:堅決支援特區維護聯繫匯率制度,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特區政府果斷投入上千億港元,打響驚心動魄的“金融保衛戰”,國際炒家鎩羽而歸。
談起2003年的非典疫情,儘管14年過去,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語氣依然沉重:“每天看著死亡數字報上來,非常難過。”在這緊急時刻,祖國及時伸出援手,中央領導問他,香港需要什麼幫助,他彙報説,醫療物資不足,“街上的口罩都不夠,什麼都用完了,糟糕得不得了,著急得不得了。”很快,中央政府傾盡全力,克服各種困難,向香港無償提供藥品和防護用具。短短幾天,清單上的所有貨物集中在深圳移交給特區政府。
亞洲金融危機和非典疫情使香港經濟遭受重創。在灣仔一家鐘錶行服務31年的黃兆佳,回憶當時的情形仍心有餘悸:“店裏常常空蕩蕩的,店員都比客人多……”很快,祖國送來支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香港回歸祖國6週年之際簽署,這份“大禮”,飽含著中央支援香港發展、維護繁榮穩定的關切和決心。更多的好消息接踵而至——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支援內地企業入境上市、批准香港銀行在港辦理人民幣業務、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深化粵港區域合作……2017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等國家重大發展規劃也為香港預留了席位,“國家所需,香港所長”,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前景不可限量。
祖國對香港的關懷是全方位的。當香港同胞在海外遭遇印度洋海嘯、埃及車禍、所羅門騷亂等危難時刻,中央領導同志總是在第一時間指示有關部門全力以赴救助。
2012年12月,中國共産黨的十八大召開後的一個多月,習近平在中南海會見了來京述職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習近平明確表態:“大家都很關心中央領導集體實現新老交替後,中央對香港、澳門的方針政策會不會發生變化。今天,我想借此機會重申:中央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的方針不會變;支援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履行職責的決心不會變;支援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的政策也不會變。”三個“不會變”,向港澳各界傳遞了中央貫徹“一國兩制”的堅強決心。
近年來,香港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關切。2014年6月10日,中央政府首次就香港問題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説:“白皮書全面闡述了‘一國兩制’方針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確提出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概念,起到了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8·31決定’,確定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普選制度的核心要素和程式規則,確保普選的正確方向;指導、支援香港特區依法處置非法‘佔中’活動,維護了香港社會的法律秩序;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主動解釋基本法第104條,遏制、打擊‘港獨’勢力,維護了基本法權威和香港法制。”
見素抱樸,不忘初心。2015年12月,習近平在會見梁振英時強調,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