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6月27日電
新華社記者 趙丹平 陳鍵興 顏昊
時間是一把尺子,丈量著走過的道路。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開啟“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新時代,開創了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偉大先例。
道路是一冊書籍,記錄著奮進的足跡。
一路走來,共和國的特區與祖國同舟共濟,在追逐夢想的征途上風雨兼程,創造了耀眼的“香港奇跡”,在“一國兩制”的探索中刻下了深深的“香港印跡”,為世界奉獻了寓意深刻的“香港故事”。
這是極不平凡的20年,這是令人驕傲的20年。
鄧小平同志曾飽含深情地説:“等香港回歸祖國後,我很想到那裏走一走、站一站,哪怕是坐著輪椅也要到祖國的這片土地上看一看。”
回歸祖國20年了,小平同志生前時刻牽掛的香港,風采浪漫依然。
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鄧小平
2017年4月的一天。香港晴空麗日,暖風習習,維多利亞港灣波平浪靜,兩岸摩天大樓林立。會展中心新翼如海鳥展翅欲飛,廣場上中央政府贈送特區的“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時鐘回撥。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香港會展中心。雄壯的國歌奏響、鮮艷的國旗升起,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創舉就此載入史冊。
回想起那一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時任香港臨時立法會主席的范徐麗泰感觸良多:“我們香港是國家的特區了,我們是堂堂正正居住在香港的中國人,可以‘港人治港’了!”
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並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擔當與改寫歷史的非凡氣魄。
“‘一國兩制’構想提出來時,並不被世人看好。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並存,全世界未曾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實踐。”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説,那時很多人不相信,香港可以在包括稅制、法制、財政、入境、教育等方面擁有高度自治權。
四季更疊,時光荏苒。20年過去,世界看見了一個怎樣的香港?
根據2014年6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回歸以來,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受到憲法、香港基本法以及香港本地法律的充分保障,民主政制依法穩步推進,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得以保持和提升,傳統優勢産業不斷鞏固和發展,營商環境保持良好。
世界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香港在政治穩定、政府效能、規管品質、社會法治、貪腐控制、公民表達及問責等方面的指標,都遠遠高於回歸前,法治水準的全球排名更從1996年的60多位躍升至2015年的第11位。
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在全球63個受評估經濟體中蟬聯第一。報告主要涉及“經濟表現”“政府效率”“營商效率”及“基礎建設”四大因素,香港在“政府效率”和“營商效率”方面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回首來時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感慨萬千。“一國兩制”使香港企業獲得參與全球競爭的廣大空間,也因更加了解內地而獲得“大堂前座”的優勢,“香港的企業相容‘利’與‘變’,其競爭力可有倍數發展的可能。”李嘉誠説。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宋如安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講了一段有趣的事。1997年9月,第21屆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會議在日內瓦召開。與會者驚奇地發現,中國代表團裏居然有一位高鼻梁、藍眼睛的外國人。
“他是香港特區政府的代表,叫謝肅方。”宋如安説,“那時香港剛剛回歸,這就是‘一國兩制’的特色。”
一諾千金,不改初衷。20年的實踐證明,中央人民政府始終是“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的堅定守護者,是香港特區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的積極支援者,是700萬香港同胞合法權益的忠實維護者。
“20年來的一切向世人昭示了‘一國兩制’方針完全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不但是行得通的,而且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香港回歸20週年之際,即將九十高齡的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寫下感想。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國兩制”構想來源於中華民族的具體實踐,它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也創造性地提供了解決國際爭端的全新模式。
在動蕩不安的國際社會和全球化環境中,如何擱置爭議、建立對話、協商解決問題,這是許多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義虎認為,“一國兩制”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經過實踐檢驗的‘一國兩制’,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以‘和平統一’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新模式,樹立了好的典範,這是中國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張志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