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身高焦慮”帶火兒童生長激素市場!醫生:“增高針”並非神藥

發佈時間:2024-02-26 09:22:09 來源:文匯報 作者:李晨琰 責任編輯:孟麗

“春天就要來了,想孩子再抓緊時間‘拔拔個兒’。”日前,吳媽媽帶著14歲的小吳從江西專程來滬求醫。但X光片顯示,小吳的骨骺接近閉合,這意味著孩子的生長髮育即將停止。“孩子才163釐米,真的沒有希望再長長嗎?”

吳媽媽的疑問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的矮小症專病門診,近來聚集著不少這樣的家長,希望借助“增高針”,讓孩子收穫“完美身高”。

“增高針”究竟有沒有用?正值春季這一長高的黃金期,記者走進兒科醫院矮小症專病門診一探究竟。

“身高焦慮”,帶火兒童生長激素市場

孩子的身高問題,困擾著不少家長。“預計最終身高152釐米?醫生你是不是算錯了?”在兒科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副主任醫師鄭章乾的診室,一位孩子媽媽聽到他的初步診斷後,一臉不可置信。

站在一旁的孩子名叫小珺,今年9歲。檢查顯示,她生長髮育緩慢,明顯晚于同齡人。“我和她爸爸都不矮,孩子怎麼會不長個子?”隨即小珺媽媽又問道:能不能為孩子打針?

“增高針”即生長激素製劑,近年來在家長群體中的知曉度頗高。希望通過人為干預,通過藥物介入促進孩子長高,可以説,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身高焦慮”,直接帶火了兒童生長激素市場。

“確實,門診上不少家長都在諮詢生長激素。”鄭章乾告訴記者,孩子長不高,從醫學角度上來説是“矮小症”,可究竟是什麼導致生長緩慢,是不良生活方式還是生長激素缺乏,這是需要明確的。他尤其強調的一點是:不少身材矮小的患兒,並非因疾病導致發育異常,甚至貼合遺傳身高發育,那麼這就不是病。

可匯聚到矮小症專病門診上的家長,卻抱著別樣的期待——讓孩子盡可能長高。

甚至有家長直言,“為了讓孩子長大後不受歧視、能找到滿意的工作、遇見滿意的對象,只要有物質條件就該打(“增高針”)!”

對此,鄭章乾在接受採訪時直言,所謂“是藥三分毒”,生長激素也有副作用。臨床上有部分孩子注射後出現甲狀腺疾病、血糖升高、過敏反應等。他給家長的建議是:不到萬不得已不打針。

真正的長高“捷徑”,始於良好生活習慣

在門診上,鄭章乾經常給家長做健康科普:影響孩子生長髮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遺傳因素佔近70%,而後天因素則佔30%,包括睡眠、飲食、運動等。俗話説,先天不足後天補,但令人遺憾的是,不少孩子自身生活習慣並不好。

小博今年已經6歲了,但他的骨齡只有4歲,一般來説,骨齡與年齡相差範圍應在正負1歲之間。醫生翻看檢查報告,發現孩子明顯缺乏鈣和維生素D。媽媽有些無奈地説,“孩子很挑食,不愛喝牛奶、吃雞蛋,光吃白米飯。寒假裏睡得也晚,但想著放假就沒管孩子了。”

從臨床上看,挑食、晚睡、缺乏運動正成為越來越多孩子的通病。可改變生活習慣談何容易,因此不少家長也將目光投向了“增高針”,期待為孩子的生長髮育尋到一條捷徑。光靠打針能否“逆天改命”?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此外,一些家長的認識誤區,也容易耽誤孩子。比如,有的家長認為“父母不矮,孩子長個是遲早的事,無需操心”;還有家長直言,“現在營養這麼好,孩子怎麼會矮?!”

“就診的最佳時機在孩子剛發育時,個體情況不同,家長要適時觀察孩子的身體變化。”鄭章乾介紹,他最近剛結束的一個案例,女孩從8周歲便開始注射生長激素,用藥時長5.8年,目前回訪身高159.5釐米,“儘早干預,及早發現問題所在,才能對症治療。”。

另外,鄭章乾注意到一點,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與兒童生長髮育異常密切相關,應當引起家長的重視。“有的家長會給孩子用防曬霜、護膚品等,甚至市場上還出現了兒童化粧品,這些都不建議使用,否則將影響孩子骨齡進展,出現提前發育等情況。”他提醒,在生活中,家長應從孩子的睡眠、運動、飲食等多方面入手,當然也不必一味求“高”,更不能盲目相信“增高偏方”,畢竟孩子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李晨琰

文:李晨琰圖:文匯報資料照片編輯:王星責任編輯:樊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