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熱門資訊 >

這個不起眼的小生物,可能是糧食生産的“大功臣”

發佈時間:2023-12-11 14:13:03 來源:科普中國 作者:曾心月 責任編輯:孟麗
分享到:

蚯蚓又名地龍,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陸棲無脊椎動物。全世界有3000余種蚯蚓,它們不喜光,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土壤裏。蚯蚓在土中不斷地鑽洞掘穴,使土壤內的有機物質和深土翻到表面層上來,不僅改造了土壤的結構,更提高了土壤的通氣透水性、蓬鬆度和蓄水能力,還能幫助植物的根系更好地深入泥土,吸收養分。

蚯蚓是腐食性動物,從土壤獲取腐爛的植物和其他有機物的同時,它們排出的糞便也是絕佳的肥料,養分齊全,為土壤增肥。而蚯蚓在運動過程中,在孔道裏留下的糞便可與土壤形成水穩性團聚體,有助於增強土壤通氣性和持水性,防止土壤板結。

蚯蚓調控著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生物群落,是土壤有機碳、氮、磷、硫等元素迴圈和土壤礦物分解的主要驅動者。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物質迴圈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蚯蚓都發揮著特殊作用。

圖片

圖源:pixabay

但是,蚯蚓對全球農業生産的貢獻尚未得到量化,為了評估蚯蚓對全球重要作物生産的影響,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Steven Fonte和同事們對蚯蚓豐度、土壤特性和作物生産的地圖和數據作了meta分析。他們將不同作物類型、土壤特性(質地、pH值)、氮肥投入以及不同蚯蚓豐度水準下,蚯蚓對産量的不同反應數值,與最新的蚯蚓分佈和豐度圖以及全球土壤、管理和作物數據層相結合,估算出蚯蚓對全球農業生産的潛在貢獻。

結果表明,蚯蚓竟然貢獻了全球穀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麥和大麥)生産的約6.45%,即大約1.28億噸;此外,蚯蚓還貢獻了全球豆類(包括大豆、豌豆、鷹嘴豆、小扁豆和苜蓿)生産的2.3%;穀物和豆類加起來相當於每年貢獻了超過1.4億噸糧食。

在考慮蚯蚓對不同地區的影響時,研究發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相對影響最大,據估計,蚯蚓對該地區穀物總産量的貢獻約為10%,對豆類産量的貢獻約為3.2%。緊隨其後的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那裏大約 8%的穀物産量和 3.1%的豆類産量可歸功於蚯蚓。在全球南部,蚯蚓對産量的影響更大,這似乎與土壤的 pH值普遍較低、黏土含量較高以及化肥投入較少有關,所有這些因素都表明蚯蚓對植物生長的相對益處更大。

這一研究屬於量化蚯蚓對全球農業生産貢獻的首次嘗試,研究成果以Earthworm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global food production為題,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訊》上。

土壤生物群落在支援糧食生産和一系列其他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尤其是蚯蚓,它們是重要的土壤生態系統“工程師”。論文作者建議,支援有助於農業長期可持續性發展和土壤恢復力的一系列生態措施,例如增強包括蚯蚓在內的整個土壤生物群落。但論文作者並不主張在目前沒有蚯蚓的地區廣泛引進蚯蚓,因為新物種的引進會對該地區造成不良的生態後果。曾心月)




中國網母嬰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專注于廣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嬰的身心健康,宣傳育嬰行業的最新諮詢和動態,科普權威的孕嬰知識,促進母嬰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糾察熱線:010-88828222
投稿郵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