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新聞庫 >

偏執型人格障礙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發佈時間:2022-11-29 17:39:34 來源:中國網母嬰 作者:彭紅玲 責任編輯:代洪亮
分享到:

“真誠相見,以誠交心”是人際交往中的前提,而人格因素則是影響人際交往的重要因素。患有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群在人際交往中容易對別人不信任且敏感多疑,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多數具有極強的自我中心意識,遇事多以“我”字當頭,並不認為自己存在什麼問題。人格障礙又稱為病態人格或異常人格,是指人格畸形發展,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明顯的、偏離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多數人不認可的認知行為模式。人格障礙類型很多,五花八門。其中,偏執型人格的人一般脾氣比較暴躁,敏感心強,容易猜疑,他們常會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對一點點小事情耿耿於懷,對他人的過錯總是揪著不放,沒理還要爭三分。平時思想行為固執死板,自以為是,固執地追求不夠合理的權利和個人利益。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和《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對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總體一致,其共同點可概括為:首先,滿足對人格障礙的一般診斷標準;其次,大多始於成年早期的,廣泛存在於各種情境的對他人的普遍猜疑;再次,對各種遭遇過於敏感,遭遇拒絕和挫折時尤甚;一定程度上曲解現實,自我洞察能力缺陷,沉溺于持續的自我中心與自我參照的自大;不公正地懷疑同事和朋友的情誼與忠誠,懷疑配偶的忠貞,常惡意揣測對方動機,專注于“陰謀論”,持續滋生的警惕和敵意,持久地心懷怨恨與寬容不能,高漲的個人權利意識,併為此過分鬥爭等。PPD個體不乏女性,男性相對更為常見。

因此,偏執型人格障礙個體傾向於認為人們都在故意為難他們,覬覦其錢財,企圖損害其名譽,或是在欺騙他們,但實際上更多的只是他們缺少充分現實依據的推斷與強加。他們非常在意周圍人的忠誠,並不斷加以懷疑與考驗,同時,他們自己又不會忠於別人,也不會為別人保守秘密,幾乎永遠不會支援別人,擅長的是從他人中立甚至友好的交流中挖掘並不存在的侮辱或威脅,不斷累積不滿,無法合理寬恕,日後常翻舊賬,甚至因日常瑣事不公正地舉報他人,人際關係會因此愈發惡劣,他們自己也愈發孤立,可他們又會用偏離現實的自我中心化的、過於自大的理由“合理”解釋一切,結果讓自己堂皇地在偏執的路上越走越遠。要求絕對盲目跟從、下班時檢查每一位員工私人挎包的老闆;不顧學生成長髮展需求、刻意卡扣學生只為為己所用的導師;出席配偶親屬婚禮,因桌次安排不如期待而堅決選擇與配偶離婚的另一半;極盡所能地質疑與強加配偶的“不忠”的婚姻“鬥士”……偏執型人格障礙穩定而深入,整個成年期都是如此,難以改變。

常見的人格障礙有焦慮型、強迫型、壓抑型、偏執型、攻擊性和反社會型等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聽起來似乎沒有像如攻擊性、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那麼可怕,但偏執型人格障礙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反而是最為棘手的。

引導偏執型人格障礙對人際關係形成正確認知可採用的方法:

1.認知領悟法

由於患者對別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與他們建立信任關係,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交流情感,向他們全面介紹其自身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並自覺自願産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願望。這是進一步進行心理治療的先決條件。對患者自我中心意識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找出缺少尊重、信任與關愛的關鍵點。基於此邏輯,先給他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讓他體驗到愛,體驗到溫暖,再調整他的認知,讓他知道與人相處要以尊重、信任與關愛為前提。漸漸地,他開始有了反省的思維,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虛心向別人請教。

2.行為訓練法

培養患者為親朋好友服務的習慣。鼓勵他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活動,在交友中學會信任別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訓練的原則和要領是:真誠相見,以誠交心。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於克服偏執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採取誠心誠意的態度積極地交友,不應該對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見和不信任態度。交往中儘量主動給予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於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尤其當別人有困難時,更應鼎力相助,患難中知真情,這樣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賴和增強友誼。例如,讓患者主動為親友提開水,打掃衛生等,當親友反過來幫助他時,又強化了患者的服務意識。多參與親友的集體活動。要求親友幫助他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積極幫助他融入生活中,週末一起去逛街,看電影等,使他有歸屬感,逐漸培養集體意識,學會與親友共同的生活。

3.疏導療法

疏導療法是指對患者的心理障礙進行疏通,緩解心理矛盾,正確對待自我,積極觀察、客觀評價他人的言行,從而排除心理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患者在與人交往中,不願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總覺得是他人故意孤立自己,從而産生敵對情緒。在引導患者觀察親友和睦相處的過程,分析其中的原因,再對照自己的行為,找出差距,先從認識上入手,改變其認知,再從方法上探討,改進其行為。慢慢地,患者與親友們能夠較好地相處,他的自我效能感逐漸增強,建立了自信,通過幾次成功的交往體驗,逐漸改變了以往交往中存在的錯誤認知,情緒有所好轉,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上海市奉賢區精神衛生中心彭紅玲)

中國網母嬰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專注于廣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嬰的身心健康,宣傳育嬰行業的最新諮詢和動態,科普權威的孕嬰知識,促進母嬰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糾察熱線:010-88828222
投稿郵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