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熱門資訊 >

父母“説話不算數”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發佈時間:2022-07-11 13:27:57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陳若葵 責任編輯:代洪亮
分享到:

查顯示,在12種“最不滿意父母的行為”中,“説話不算數”是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的父母行為。一些家長習慣於以許諾的方式激勵孩子,但許諾什麼,怎麼兌現或能否兌現,父母在做出決定前一定心中有數、量力而行。

前不久,“常州女孩當街毆打親生母親”的新聞衝上熱搜。從網傳視頻中我們看到,媽媽答應給女孩買新手機,為此女孩攢了4000元,媽媽出資2000元。但到手機店門口,媽媽反悔,意欲修理舊手機後繼續用,並在眾目睽睽之下埋怨女兒不懂事,不體諒自己,希望孩子交出4000元。買不成手機、損失積蓄,還要遭受路人的道德譴責,女孩情緒瞬間崩潰。

另據媒體報道,去年4月,浙江溫州兩個5年級小姑娘相約爬上小區4樓的雨棚頂,打算跳樓。起因是,兩女孩期中考試成績優異,父母答應帶她們到對方家裏玩。小女孩滿懷期待地盼到了約定的日子,兩人的父母卻雙雙爽約。孩子對父母的“説話不算數”失望、氣憤,産生了一起了結生命的想法。

類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一些家長為了規範孩子的某些行為、解決當下棘手的問題,隨意答應孩子的要求或輕易許諾他們一些好處,如“放暑假,就帶你到海邊玩!”“寫完作業,就可以自由活動!”“你考到年級前十名,爸爸就給你買樂高!”然而,當孩子竭盡努力做到了,家長卻出爾反爾,找出各種理由不履行約定或變相減少兌現,令孩子大失所望,情緒崩潰,甚至産生過激的舉動。

權威調查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小學四年級和初二年級學生中,“答應孩子的事情做不到”位居家長不良表現排行榜榜首,其中初二學生家長這一行為佔比達到63.7%。另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12種“最不滿意父母的行為”中,“説話不算數”佔比43.6%,是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的父母行為。

這些數據暴露出家庭教育中哪些隱憂,父母的言而無信,社會學家林·扎克説:“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來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騙,都足以壓垮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從家長的出爾反爾中學到了什麼

孩子有樣學樣不講誠信

孩子的學習是從模倣開始的,他們依照家長的言行,有樣學樣,如果家長把説話不算數視為理所當然,孩子在不願兌現諾言時,也會理直氣壯地出爾反爾。長此以往,孩子就習慣於為了達到近期目的或實現眼前利益隨口許諾,但並不打算兌現,對自己的許諾不負責任,對身邊的人不講信用。從某種意義上講,家長的言而無信,讓孩子覺得糊弄他人,甚至説謊也沒什麼,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身教式撒謊”,有可能造成孩子日後“謊話連篇”,缺乏責任感,影響其性格和品質。孩子將來步入社會,也會時常失信於人,處處碰壁,難以立足於社會,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與社會交往。

透支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電視劇《少年派》中的林妙妙,考試成績全班倒數第一,媽媽大發脾氣,為了激勵她學習,爸爸許諾如果下次考好,就給她1000元進步獎。然而,妙妙果真有了很大的進步,媽媽卻將獎金壓縮為100元。在妙妙內心,獎金被壓縮了10倍,父母對自己的肯定也被壓縮了10倍。

相信不少孩子有過類似的經歷,他們努力著,不僅為了父母的獎勵,也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是,爸媽説一套做一套,開出的只是一張“空頭支票”,不僅違背了親子約定,也忽視了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讓孩子空歡喜一場。這樣的激勵方式,讓孩子感覺很不公平,其效果會迅速遞減,且父母也將迅速透支孩子對自己的“信任額度”,曾經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的威信也于一再失約中降低,難以贏得孩子的尊重,從而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連接,親子之間越來越疏遠,正如《道德經》所言:“輕諾必寡信。”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會越來越叛逆,家長對孩子的管教也更加困難,直至束手無策。

家長如何做出應對與承諾

承諾要恰當適度

家長做出承諾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孩子,而非將一個自己難以兌現或不願兌現的承諾,特別是金錢等物質獎勵當誘餌,誘惑孩子。因此,最好以精神獎勵或精神內核豐富的方式獎勵,激勵其向上向善。因為,一味地物質獎勵,容易讓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養成遇事討價還價的習氣,直至家長難以滿足,孩子也失去進取的動力。

因此,許諾什麼,怎麼兌現或能否兌現,父母在做出決定前一定心中有數、量力而行。因為父母一旦對孩子做出承諾,就意味著雙方已經達成一致意見,都必須遵守,父母不能以道德綁架、提高標準的方式拒絕兌現,避免孩子受傷。

接納情緒不等於完全滿足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有時會提出無理的、家長難以達到的,或者家長認為不利於孩子成長的要求,對此,有理由拒絕。不過,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感受,需要接受孩子的願望不被滿足而産生的負面情緒,而不是接受孩子的要求本身。當孩子抱怨、發脾氣時,父母要耐心聽他訴説、了解他的想法、與之共情,並表示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而後娓娓解釋孩子無理要求背後隱藏的潛在問題,溫和而堅定地拒絕。當然,可以與孩子共同商討一個合理的要求予以滿足。孩子能在父母循循善誘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拒絕的是事情本身,而非不愛自己。

無法兌現承諾真誠道歉

《論語》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然而,父母不能兌現承諾的情況並不少見。對此,一定要給予孩子一個正當的理由。比如受疫情、氣候等不可抗外力的影響,無法實現外出旅遊的承諾,父母就需要第一時間讓孩子明白不能履行承諾的真正原因。只要父母能解釋清楚,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比如延期或替換其他孩子願意接受的活動,就能妥善解決兌現承諾的問題,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當然,如果是因為家長當初情急之下考慮不週、隨口應允而後不能滿足孩子的,家長應放下面子,誠心道歉,解釋緣由,表明錯在自己。父母真誠地對孩子説“對不起”,既表達了對孩子的虧欠,也能讓孩子意識到父母重視許諾,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在意、愛和尊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而對於自己的“爽約”,父母最好想辦法彌補,讓孩子深悟“一諾千金”的含義,發自內心地信賴父母。(陳若葵)

中國網母嬰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專注于廣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嬰的身心健康,宣傳育嬰行業的最新諮詢和動態,科普權威的孕嬰知識,促進母嬰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糾察熱線:010-88828222
投稿郵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