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手機進入臥室書房、打卡記錄使用時間……
拒絕被電子設備“寄生”網友制定“遠離螢幕計劃”
明明在客廳已經刷了一晚上手機,可進了臥室,手指還是停不下來,一晃,時間就來到了淩晨一兩點。這是不是你的日常?
那些社交APP上的小紅點似乎有一種魔力,不點開就難受,讓人欲罷不能,困于其中。這是不是你的日常?
無論是逛街還是坐公交,不少人的生活碎片時間被電子設備佔據並産生上癮感,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起“遠離螢幕計劃”,已有3.48萬人加入。
實習生王易新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孔小平
迷上電子設備,網友從“勞逸結合”到“逸逸逸逸勞結合”
手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些人每天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竟高達十幾個小時。不知不覺中,手機已經“控制”了我們的生活。
記者看到,很多網友能清晰意識到自己的碎片時間被電子設備填滿,但卻毫無招架之力。“那些短視頻也就10多秒一個,我一刷起來就剎不住,能一次性刷百八十個,一刷就是半小時起步。”“上廁所必須看手機,沒有手機的如廁時光是不完整的。”“坐電梯得看手機,雖然可能手機在電梯裏沒信號,但我還是會頻繁點開螢幕看看。”“吃飯得玩手機,吃飯不玩手機,吃得也不香啊。”“坐地鐵更需要玩手機,閒著也是閒著,我想著看看學習資料吧,其實在刷微網志。”
愛玩遊戲的網友感觸更深,本來是閒暇的時候玩玩遊戲放鬆心情,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午玩,晚上也玩,每天跟打卡一樣必須登進去。特別是週末、節假日的時候,躺在床上一玩就是一天。時間久了,站起來頭暈眼花的。
還有的家長網友説,現在老人小孩都是電子設備迷,平時老少三人就喜歡一起看電視。時間久了發現小朋友對電視有依賴性,吃飯的時候不拿個平板看點什麼視頻,就不能乖乖吃飯,睡醒也會張口要平板看電視。對著螢幕久了,小朋友又開始揉眼睛,視力健康很受威脅。
“我每次有工作要做的時候,説是‘上網查資料’,查著查著,就去豆瓣、微網志、抖音逍遙快活了,十點開始‘查’,我就心想:十點半一定開始做,到了十點半,又變成了:十點四十五一定開始……都十點四十五了,乾脆十一點開始吧……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拖延,不知不覺就到了工作的截止時間,我才‘猛然驚醒’,奮起工作。”
不少網友總結説,看手機本來是為了“勞逸結合”,最後卻變成了“逸逸逸逸勞結合”,事情還沒上手做,就去放鬆自己了,或者一些普普通通的任務點,也被大腦歸類為“十分棘手,一時之間毫無對策”的“大阻礙”,於是就心安理得地去刷手機了,把該做的事情拋之腦後。
對手機“宣戰”前先找準依賴的原因
“遠離電子螢幕!”這一想法或許從視力越來越模糊時萌生,或許從頸椎咯咯作響時萌生,又或許從對拿起筆感到陌生時萌生。
在一些社交平臺上,不少人對手機“宣戰”,比如豆瓣的“遠離螢幕計劃”小組,倡導一定程度地遠離電子螢幕,擁抱現實世界。
記者看到,不少加入該小組的網友也對自己做了分析,“只有分析自己為何離不開手機,找到原因了,才能對症下藥”。
“總覺得有人好像要給我發資訊,其實一個人也沒有;時刻帶著充電寶,手機電量變少就會恐慌,沒電了有人找不到我怎麼辦……仔細想想,我們依賴手機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從社交軟體上獲得認同感要比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得多。”有網友分析説,在朋友圈、微網志裏隨便發的一段話、一張照片,便能獲得幾十個點讚,這會給人一種錯覺——很多人都在關注、關心著自己的生活。
同時,自己也習慣通過刷手機朋友圈來了解身邊人的資訊,朋友間的關心方式也從打個電話到發個微信再到現在的點了個讚,漸漸的,好像成了“點讚之交”。這位網友分析説,可見大家都需要關心,需要和朋友們交流互動,但其實網路上的“點讚之交”遠遠不如線下的見面和問候來得實在和溫暖。
如今不少人的注意力落在手機上,是為了打發時間,然而也有很多網友意識到,一開始,面對海量碎片化資訊的轟炸,會有一種安全感,但現在,刷了很久手機後卻回憶不起來刷了什麼,反而有了更深的空虛感。還有網友表示,“刷劇、看花邊新聞和短視頻,是解決無聊最直接的方式,但簡單、重復的刺激,會在短時間內産生多巴胺,逐漸使人喪失思考和改變的慾望及能力,沉迷在當下的狀態中。”
對抗電子設備依賴,網友招數多
使用手機本身並沒有什麼過錯,但必須有個“度”。記者看到,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對抗“電子設備依賴症”的各種方法,並在社群裏打卡監督自己,同時也提醒其他網友,比如“記錄每天手機使用時間,目標每天四小時”。
在解除依賴上,有網友從管理手機使用時間入手,“我在用手機的時候,會記錄螢幕使用時間,並且設定使用手機的上限時間限額,通過外部的監督來提高自己遠離手機螢幕的執行力。”“晚上一到十點,我就關機。設置好定時開關機後,可以避免熬夜刷手機浪費時間。”“我經常想方設法降低手機的便攜性,將手機固定在某個位置使用,不帶入書房、臥室、衛生間等地,減少一些消磨時間式的刷手機。”“對於被動式打開手機,比如回復消息,打開免打擾模式,並在特定時間點統一處理消息,可以設定回復消息時間為10分鐘,這樣可以避免一直閒聊下去。”有網友截圖發佈他過去7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37小時11分鐘,表示自己有了很大進步。
還有網友從管理手機APP入手,“我卸載了手機裏不必要的且含有大量資訊流的APP,從根源上降低手機對我的吸引力。”“我下載了番茄鐘,用來管理、監督自己的APP使用時間。”“關閉娛樂性APP的個性化推薦。”
另外,還有網友用傳統紙質書代替電子書,用興趣愛好代替手機娛樂功能:“我們可以回歸傳統的閱讀寫作與學習方式,使用紙質化閱讀和寫作,既能提高學習時的專注度,也能減少螢幕使用時間。”“我去報了個週末舞蹈班,每次早早高高興興去學跳舞了,這樣就不會一醒就抱著手機賴在床上一整天,還能鍛鍊身體。”記者看到,一些打卡多日的網友説,減少看手機後,經常抬頭看看周圍,感知“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涼風冬有雪”,真的更踏實、溫暖和從容,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