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間,“星巴克門店因咖啡粉過期被罰”的消息引發熱議,有網友評論:星巴克出的事真的蠻多的,怎麼還沒罰夠啊……
自去年12月份以來,因食品安全問題,星巴克屢上熱搜。品質“坍塌”的背後,是經營業績的下滑,以及消費者的轉向。
因出售過期咖啡粉被罰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上海星巴克咖啡經營有限公司杭州小河路店因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被杭州市拱墅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萬元。
處罰事由顯示,該公司于2021年6月9日從星源(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購進6盒凈含量為54克的攜帶型滴濾咖啡(佛羅娜研磨咖啡粉),以69元/盒的價格銷售,截至案發,貨架上剩餘在售的4盒中,有1盒已超過保質期2天(生産日期為2021年2月15日,保質期至2021年12月12日),故本案的涉案貨品貨值為69元。
2022年2月26日,經當事人申請,涉案攜帶型滴濾咖啡已銷毀。
針對此次被罰,網路輿論基本呈現出一邊倒的傾向,有網友質問:星巴克不是第一次有這個問題了吧,一直標榜自己高品質,品質在哪呢?
食品安全多次“翻車”
對於星巴克因食品安全問題被罰,廣大網友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這是一家短時間內多次“翻車”的公司。
今年3月,有網友爆料稱在星巴克中喝出活蟑螂。該事件引起廣泛熱議,亦衝上熱搜。
3月12日,星巴克中國官微回應稱:“星巴克在獲悉上述顧客情況之後立即調取了相關門店的監控錄影,經核實,門店夥伴嚴格按照飲品的操作流程規範製作該飲品,並使用了為外賣專門設計的一次性密封防漏包裝。同時,該門店消殺記錄完整,我們也立即于3月10日當天和11日持續邀請第三方蟲害服務公司進行了實地檢查,並對相關設備進行了徹底檢查,未發現相關蟲害問題。”
2021年12月,有媒體記者臥底星巴克位於無錫的兩家門店發現存在不少食品安全問題,如食材過期後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質期,有的食材被人為“延保”一週;以及承諾“開封後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
12月13日,星巴克中國官微發佈消息表示,已經關注到有關無錫星巴克兩家門店的報道。“對於報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深感震驚。對此事件,我們高度關注,已于第一時間關閉了這兩家門店,並立刻啟動深入調查。”
12月13日晚間,無錫市市場監管部門發佈消息稱,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門店進行了重點檢查,初步核實相關企業有更改食品原料內控期限標識、使用超過內控期限原料的行為,已責成2家涉事門店停業整改。市場監管部門同步對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門店開展排查,發現從業人員未戴工作帽、加工區物品擺放零亂、消毒記錄不全等15處問題,均已責令整改。無錫市市場監管局對星巴克(中國)華東北區進行了行政約談,要求公司對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全面自查、落實整改。
最終,兩家門店被無錫市新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並分別罰款69.93萬元、67.41萬元。
2021年11月,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示,由於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鹽田壹海城二分店未及時清理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臺式月餅),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鹽田監管局決定對該分店處以警告。
此外,2022年2月,“星巴克驅趕民警事件”更是讓星巴克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事後不少網友給事發門店刷差評。
針對“驅趕民警事件”,星巴克給出“門店夥伴與當事民警在協調座位時因言語不妥引發溝通誤會,並致歉。但事件過程中不存在網傳的‘驅趕民警’及‘投訴民警’的情況”的説明。
消費者轉向業績向下
多次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及負面事件,讓星巴克在中國的“高貴形象”不再閃亮,而隨著國産咖啡如瑞幸的崛起,市場份額被蠶食及經營業績下滑恐怕更令星巴克“不安”。
今年2月初,星巴克公佈了截至2022年1月2日的2022財年第一財季的業績。財報顯示公司2022財年第一財季營業收入為80.50億美元,同比增長19.28%;歸屬於普通股東凈利潤為8.16億美元,同比增長31.13%。
雖然整體業績增速尚可,但在中國市場,星巴克卻陷入了“開店增速,業績下滑”的尷尬處境。作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當季同店銷售下降了14%。
另一邊,瑞幸咖啡則在“財務造假”風波後“起死回生”,成為星巴克中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瑞幸咖啡3月24日披露的2021財年業績顯示,其2021年Q4總凈收入24.33億元,同比增長80.7%。截至2021年末,瑞幸門店總數達到6024家,超越星巴克中國2022年1月2日的5557家。
一上一下之間的變數與動因,是否值得星巴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