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大家都養成了多買點東西以備不時之需的習慣,一頓操作猛如虎後,朋友圈裏陸續出現各種“……能吃嗎”系列高頻提問。隨著梅雨季的到來,“能吃嗎”系列又多了一個新問題:奶粉結塊了,還能喝嗎?
僅僅受潮結塊的
奶粉是可以喝的
奶粉最常見的結塊原因是“受潮”。奶粉是很乾燥的粉末,非常容易吸潮,如果空氣濕度大,加上奶粉包裝破損、開封時間較長,又或者沒有妥善密封等情況,就容易受潮結塊。
也有些受潮結塊是“好心辦壞事”的結果。比如擔心夏天奶粉變質,就放進冰箱儲存。結果頻繁取放時,溫差導致奶粉罐內壁上産生冷凝水。
如果奶粉僅僅是受潮結塊,並且勺子碰一下就能碰開,其實可以放心吃,不影響營養與吸收,只是可能沒那麼容易溶解。
但如果結塊很硬,需要用力碾壓才碎,建議不要再食用,因為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風險。
避免結塊,有三點要注意
想要盡可能避免奶粉受潮結塊,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1.奶粉開封前,仔細檢查外觀,確認沒有破損、裂紋、凹陷等可能導致漏氣的情況。如果有,及時和賣家或廠家聯繫。
2.奶粉開封後,儘量儲存于陰涼乾燥的地方。此外,不管是否開封,奶粉都不要放在冰箱裏,奶粉放冰箱不能“保鮮”,但可能會“保濕”。
3.取用奶粉後儘快密封,奶粉勺如果沾水了,要擦乾、晾幹再用(順便多説一句,奶粉勺最好不要扔在奶粉罐裏,找個乾淨的地方放著)。
有些情況下
屬於假性結塊
有時明明是包裝完好、新開封的奶粉,但打開發現裏面有些小塊,用勺子或筷子輕輕撥弄一下,奶粉就散開了。
這種叫“假性結塊”,一般原因有二:
一個是運輸、儲存過程中由於震動、碰撞導致奶粉顆粒相互摩擦形成的靜電吸附;
另一個是因為靜置時間較長,比如一直放在貨架上沒有動過。假性結塊的奶粉就更不用糾結了,可以安全食用。
當然,最後還有一種奶粉結塊的原因,就是奶粉開封後招來了小蟲子。如果消費者確實在奶粉中發現了活蟲,極有可能是儲存不當造成的,比如外包裝破損、蓋子沒蓋嚴、袋子沒封口,取放的過程中小蟲趁你不注意溜進去等等。
在奶粉沖泡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種“結塊”的情況。但這種“結塊”往往不是奶粉本身結塊,而是衝調的方法不對。
正確做法是,先往奶瓶里加入40度左右的溫開水,再按比例放奶粉,然後晃動奶瓶,基本上就可以解決難以衝開的問題了。
文/鐘凱(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