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孫燕明)日前,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以下簡稱新版《指南》)正式發佈。新版《指南》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為基礎,依據我國學齡兒童的營養與健康狀況,以及合理膳食、飲食行為與健康狀況關係,對原內容進行擴充,使其更加全面。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新版《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馬冠生教授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學齡兒童是指6歲到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在這期間他們生長髮育迅速,充足的營養是智力和體格正常發育的物質基礎。同時,這也是一個人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十分重要。馬冠生特別強調,目前,我國學齡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面臨三重挑戰,即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不足、超重和肥胖。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長宮國強指出,近年來,我國學齡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臨諸多問題:學齡兒童營養不足依然存在,鈣、鐵、維生素A等微量元素營養素攝入不足還十分常見;超重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增長趨勢明顯,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低齡化問題日益突出。
馬冠生表示,兒童營養狀況至關重要,如果兒童營養不足,不僅影響大腦智力發育、學習成績,對體格發育也會産生影響,表現為不能達到應該達到的身高,也會影響成年後的身高和工作能力;如果生命早期以及學齡兒童時期的營養不充足,會對生理和代謝産生影響,大大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而嚴重缺乏可以直接引起死亡。
我國學齡兒童營養素養水準較低,營養素養與學齡兒童的膳食營養攝入密切相關。兒童應學習營養相關知識,充分認識合理營養的重要性。同時,兒童要主動參與食物的選擇和製作,學會閱讀食品標簽,與家人一起選購和製作食物,不浪費食物,進行食物合理搭配。此外,家庭和學校要構建健康的食物環境,除了提供平衡膳食外,還應鼓勵和支援學齡兒童提高營養素養,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一日三餐是兒童發育重要的物質基礎。”馬冠生説,兒童應不挑食偏食。過多攝入高糖、高鹽、高脂肪食物,會增加患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同時,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飲食規律。大量科學研究表明,吃營養充足的早餐可以改善兒童認知能力,對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均有幫助,還可以降低超重和肥胖發生的風險。早餐應至少包括谷薯類、蔬果類、動物類、乳製品及豆製品和堅果類食物中的3類。此外,兒童在外就餐、常吃快餐特別是西式快餐,會增加超重和肥胖發生的風險。
乳製品可以促進學齡兒童的骨骼健康,新版《指南》建議兒童每日攝入300毫升及以上液態奶或相當量的乳製品。水攝入不足會影響兒童認知能力、學習效率和體能,建議每天足量飲水800至1400毫升。兒童足量飲水可以降低含糖飲料和能量的攝入,應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過多攝入含糖飲料會增加學齡兒童患齲齒、肥胖的風險。學齡兒童喝酒,容易引起中毒及肝臟等臟器功能損傷,並導致學習能力下降,甚至産生暴力行為,應禁止飲酒以及含酒精飲料。
增加身體活動可以促進學齡兒童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助於智力發展,提高學習效率。新版《指南》建議學齡兒童每天應該至少進行60分鐘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每週至少進行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3次抗阻力性活動和骨質增強型運動;看視頻時間每天不超過2小時,而且越少越好。另外,保證睡眠。
“學齡兒童應定期監測體格發育,保持體重適宜增長。”馬冠生表示,我國學齡兒童超重肥胖率已經接近20%,會增加兒童期及成年期慢性病發生的風險,因此對各種慢性病的防控應該提前到兒童時期。
據悉,1989年,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寫了第一版《指南》,迄今曆經4次修訂。新版《指南》新增三個針對學齡兒童的平衡膳食寶塔,分別為6—10歲、11—13歲、14—17歲,適宜不同年齡段兒童營養素的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