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之春丨維也納男子合唱團唱完《藍色多瑙河》再唱《傳奇》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介紹維也納男子合唱團。主辦方供圖
《藍色多瑙河》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首圓舞曲,在奧地利,該曲有著“第二國歌”的美譽,也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年必演的壓軸曲,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是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特意為維也納男子合唱團譜寫的呢?
5月15日,維也納男子合唱團登臺“上海之春”,《藍色多瑙河》也乘著歌聲的翅膀飛到了上海。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聯合指揮安東·巴納席,邊講邊唱,為上海音協合唱專業委員會300多位成員獻上了一場“中外合唱藝術歌曲賞析音樂會”。
“維也納男子合唱團是‘德語系’最古老的一個合唱團,用德語合唱,是他們最拿手的。”王勇以這樣的開場白,介紹起這支有著174年曆史的合唱團。
音樂會上,合唱團率先演唱了德國歌劇《魔彈射手》裏的《獵人合唱》選段,合唱聲一落定,王勇就忙著介紹,“這一段主要是唱獵人的情緒,啦啦啦……這是阿爾卑斯山裏的獵手很特別的一種唱歌方式,其節奏處理就像打擊樂器。”
《鐵砧之歌》選自威爾第歌劇《遊吟詩人》,曲子裏丁零當啷的樂聲就像勞動號子,該曲也因此有“打鐵合唱”之稱。義大利語雖美,但對中國合唱愛好者來説,陌生又繞口的語言還是最難跨過去的一道坎,王勇因此拿莫扎特鼓勵他們,“莫扎特的母語是德語,但他有很多歌劇是用義大利語寫的,比如《費加羅的婚禮》。音樂和語言的關係極為重要,老外們要唱外國歌劇也很難,要唱好外國歌,你必須過好‘語言關’。”
維也納男子合唱團演出現場。
進行到威爾第歌劇《納布科》選段《飛吧,思想,金色的翅膀》,安東·巴納席又開始和觀眾強調讀譜的重要性,“這首曲子對速度有很嚴格的要求,你要非常嚴格地跟著樂譜走,因為不同的速度對應著不同的情緒。”
唱到舒伯特的藝術歌曲《菩提樹下》時,合唱團開始了無伴奏合唱。對很多合唱團來説,沒有樂器(比如鋼琴)在旁邊撐著,很容易唱不準,怎麼才能在無伴奏情況下唱準呢?安東·巴納席説,重要的是學會運用和控制呼吸,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旁一個專業練習室裏,他們每週都會進行阿卡貝拉無伴奏練習。
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掀起了音樂會現場的高潮。這是“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但在誕生之初,它可沒現在這麼受歡迎。
安東·巴納席和王勇接連為觀眾講起了此曲誕生背後的故事:1866年奧地利帝國在普奧戰爭中慘敗,維也納人陷入了沉悶的情緒,為擺脫這種情緒,小約翰受維也納男子合唱團委託創作一部“象徵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合唱曲。1867年,此曲在維也納首演,但並不成功,直到1868年,他把這部合唱曲改為管弦樂曲在巴黎萬國博覽會演出,才一炮而紅。頃刻間,這首圓舞曲傳遍了世界,直至今日,依然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曲目。
維也納男子合唱團演唱《菩提樹下》。
唱完德奧意歌曲,維也納男子合唱團還別出心裁帶來了李健作曲的《傳奇》,歌者們脫口而出的中文,並不輸德、奧、意文。
一曲《傳奇》也帶來了一段中奧友誼的佳話。早在六年前,維也納男子合唱團便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與來自上海的陸家嘴金融城合唱團合唱此曲,轟動一時。昨日,陸家嘴金融城合唱團亦來到現場,與維也納男子合唱團再度同臺,合唱了中國名曲《茉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