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講述海南本土文化
——記海口市群眾藝術館吳淑雅
□本報記者 杜潤濤
“歡聲笑語醉山坡,山蘭放歌震天響,唱響黎家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第十六屆“群星獎”最後一個劇目《山蘭放歌》表演落幕,陣陣掌聲響起……
劇目《山蘭放歌》因其濃郁的海南民族特色、豐富的表演形式和精彩的內容斬獲了群星大獎。
本土音樂文化來自於民間,唱響在民間,傳承在民間。《山蘭放歌》編導、海口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吳淑雅長期植根於民間,不斷尋找海南本土音樂的靈魂,創作出一個個深受海南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
作為一名群眾藝術工作者,要挖掘、創作出更多的優秀本土音樂,讓其傳誦;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要擔負起培養本土音樂人才的重任,讓其傳承,這是吳淑雅一直的追求。
創作作品沁潤百姓心田
只有汲取民間文化精髓,才能創作出更多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
在元旦、春節、五一、七一、國慶等重大節日的義務演出上,編導、獨唱、領唱……總少不了吳淑雅忙碌的身影。同時,為了創作、改編更多更好作品,吳淑雅經常深入到海南各地進行采風,了解當地文化。
《山蘭放歌》、《放牛山歌》、《站在五指山上》……在從事群眾藝術工作的15年中,吳淑雅創作、改編了一部又一部優秀音樂劇目。
“群眾的認可,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吳淑雅説,作為一名群眾藝術工作者,在群眾中了解藝術、提高藝術、發展藝術,最終讓藝術再服務於群眾。
“吳淑雅老師對作品品質要求高,對民族音樂文化研究深,對演員在作品上的演出嚴格要求。”《山蘭放歌》組合成員董建華説,吳淑雅經常深入到海南各地進行采風,了解當地的語言和文化等,以此來創作、改編更多優秀作品。
《山蘭放歌》是一首關於黎族文化的劇目,為了弄清楚歌詞中某個字或詞的含義,吳淑雅經常走進黎族各方言地區,向人進行請教,再對所獲取的資訊進行整合。説起劇目的創作、改編,董建華説:“吳淑雅老師在作品創作、改編上進行多次修改完善,力求完美,把最優秀的作品呈現給觀眾,這也是這個劇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音樂是一種發自心靈的藝術,既然要做,就要對得起觀眾。”吳淑雅説,這既是對她本人負責,也是對觀眾負責,更是對海南本土民族音樂文化的負責。
演繹音樂講述海南故事
音樂傳遞美,通過音樂讓更多人了解海南、愛上海南,是吳淑雅不斷進行創作、改編的動力。
“這是不是真的檳榔?海南的風景是不是就像劇目中所演?”山東泰安,中國第十六屆“群星獎”比賽現場,《山蘭放歌》一結束,許多參賽隊伍紛紛向演員了解海南。
“那一刻,我感覺是最幸福的。”吳淑雅説,一個劇目,能夠讓這麼多人願意了解海南,甚至愛上海南,這或許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正是對作品精益求精的態度,吳淑雅組建的《山蘭放歌》組合在山東省、雲南省、貴州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演出,向更多人展示海南的美麗。
藝術沒有國界,正是藝術本身獨有的魅力,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更願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美好。
董建華曾多次到省外進行演出,説起表演的劇目,他內心充滿了自豪。
“吳淑雅老師為我們創造了許多走出去的機會,這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海南的民族音樂。”董建華説,一次演出結束,一名老藝術家走到他們面前説,能夠看到如此優秀的海南民族文化作品,讓他感覺很震撼,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和海南的藝術家進行交流、合作。
董建華説:“那一刻,我們的內心充滿了幸福。”
“通過優秀作品展示家鄉的美,不僅是對優秀文化進行傳播,更是讓無數海南遊子銘記家鄉的重要方式。”吳淑雅説。
培養人才傳承海南文化
優秀文化,需要傳承。
“懂海南方言的人越來越少,許多年輕人已經不願意或是不會講海南話了,對於隱藏在其中的優秀文化自然無法進行傳承。”吳淑雅説,優秀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優秀人才的培養。
吳淑雅可謂是桃李滿天下。有的考入全國音樂名校,有的留在海南本地繼續從事音樂創作,有的走上音樂教師崗位……提起吳淑雅,他們都充滿了感激。
“吳老師是在用心、用情教我們。”鄧詩慧就是在吳淑雅的教導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海南本土音樂人。
鄧詩慧表示,她剛遇到吳淑雅的時候,正趕上家庭困難,難以支付學習的費用,得知她的情況後,吳淑雅免費對她培訓,並把她帶進《山蘭放歌》組合,使她能有機會繼續站在舞臺上實現夢想。
“吳老師培養出了很多本土音樂歌手,其中很多她都是免費教。”鄧詩慧説,在這群學生眼中,吳淑雅更像是一位媽媽,幫助他們成長,為他們指路,助他們成才。
只要有志學習本土音樂,吳淑雅都不遺餘力去教。
“文化是我們的魂,它不只屬於某一個人,而是屬於這個地方所有的人。”吳淑雅説,如何把本土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為後代留下寶貴的財富,這需要更多人去努力,這也是她致力於幫助更多年輕人成為本土優秀音樂人才的初衷。
吳淑雅表示,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和群眾藝術工作者,要時刻牢記身上的責任,為本土音樂文化的創作、傳播和傳承貢獻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