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鳥”飛到“上海之春” 留守兒童題材音樂劇打動觀眾
上海市百靈鳥少兒藝術團理事長袁賢良説:“我們希望搭建一個舞臺,讓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城市與農村、上海與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都能有同臺展示才藝的機會。”
5月12日下午,470多個孩子在中福會少年宮小夥伴劇場登臺,參演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藝術展演板塊“希望的歌謠我們唱--上海市百靈鳥少兒藝術團專場演出”。登臺的除了來自上海市區、郊區和海島的“百靈鳥”,更有來自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南寧市、福建福安市的孩子們,他們是“上海之春”的小客人。
貴州省凱里市民族青少年宮的孩子帶來的《侗族大歌》。
上海市百靈鳥少兒藝術團專場演出已經連續4年在上海之春舉行演出了,從第一年250多位“百靈鳥”登臺,到今年增加到470多位。上海市百靈鳥少兒藝術團理事長袁賢良説:“我們希望搭建一個舞臺,讓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城市與農村、上海與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都能有同臺展示才藝的機會,給他們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
來自寶山區民辦羅希小學、寶山區民辦楊東小學、寶山區羅南中心校、崇明區長興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合唱、舞蹈和器樂表演。參加演出的孩子中,有超過一半的都是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這些年來,百靈鳥少兒藝術團一直致力農民工子女的藝術培訓。
在走廊裏等待上場的孩子們。
來自全國各地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們都帶來了看家本領。福建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學的畬族學生表演了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平講戲《贈金釵》,來自貴州黔東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民族青少年宮演出了舞蹈《苗家板凳娃》和無伴奏侗族大歌等節目,來自廣西小銅鼓少年電視藝術團的孩子們演出了兒童民族舞劇《最美的小鳳凰》選段。
有14個孩子來自貴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國家級貧困縣劍河縣城關第四小學,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大上海。劍河四小成立不到兩年,是一所半封閉寄宿制學校。學生中80%是留守兒童。
去年6月,袁賢良去當地采風後,創作了留守兒童題材的音樂劇《爸爸媽媽在哪》。現已經88歲高齡的著名作曲家姜春陽不計報酬,為這部音樂劇創作了歌曲《爸爸媽媽在哪》和《藍天下放飛希望》。來自劍河四小的留守兒童們在音樂劇中自己演自己,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讓台下的觀眾為之動容。吳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