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華像
劉天華,一個被中國音樂史永遠記住的名字。今天,當中國民族管弦樂大步邁進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時候,當中國民樂團在諸多國家引起嘆服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80年前的民族音樂家劉天華,用一把二胡,讓中國民族音樂從北京飯店走上國際樂壇。
那是1931年1月9日,北平發生了一件轟動樂壇的大事。中華青年會的任致榮、高伯雄等人發起在北京飯店舉辦了一次“國際音樂大會”,參加演奏的大都是當時名揚世界的音樂家,其中有著名的外國鋼琴家、小提琴家和聲樂家。當時,北平的報紙連續做了多次報道。音樂會的聽眾大都是當時的知名人士,如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詩人徐志摩、劉半農等著名學者和社會名流,外國聽眾中有各國駐華使節和夫人、來華講學的學者和商界人士及其眷屬,其中還有一位研究東方文化史的德國著名漢學家雷興教授。
劉天華、鄭穎孫和魏子龍三位中國音樂家,也應邀參加了那場音樂會。當時,我國的民樂在大多數中外人士心目中,僅只是下裏巴人的民間文藝,特別是二胡及其音樂更不被人放在眼裏,被貶斥為“粗鄙淫蕩”,甚至稱為“叫花子的象徵”,不足以登大雅之堂。以致劉天華在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教民樂時,校方也只能以琵琶教師的名義聘請。因此,參加這場音樂會的多數聽眾原本主要是為聽外國演奏家的演出而來的,而對音樂會安排中國的民族樂器演奏曲目,則頗不以為然。有人認為這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有人認為只是點綴而已;有人甚至認為是故意讓國樂出醜等等。就連支援國樂的人士,也為劉天華捏了一把汗。音樂會大廳裏,被一種懷疑、不屑,甚至輕蔑的氣氛籠罩著。
在外國音樂家演奏了一些樂曲後,一位身穿中國旗袍、儀態端莊的女士將劉天華的演奏曲目介紹給聽眾,這位女士就是劉天華的學生曹安和。當她介紹完第一個曲目《病中吟》後,劉天華在二胡那兩根神秘的琴弦上,魔術般地發出了淒楚、幽怨而扣人心弦的樂音,一下子把聽眾帶入哀傷愁苦的意境之中。大廳裏靜極了,人們的思緒隨著他的琴聲而跌宕起伏,産生了強烈的共鳴,不少女士眼睛裏含著淚水,緊緊地咬住嘴唇。當樂曲結束時,在片刻的寧靜後,猛然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經久不息。
可以説是第一次,劉天華就是用這樣的中國“土話”,讓世界聽懂了中國人的情感。也可以説是第一次,劉天華讓世界安靜地坐下來,聆聽中國民族音樂的聲音。那場音樂會所留下的記憶,在整個中國音樂界回蕩了半個多世紀。一把胡琴,拉動的不僅僅是奔涌的情感,也拉近了中西方文化的距離,拉動了後來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