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的宏偉目標正式開啟,作為飛船“大腦”的設計者,航太科技集團五院502所正按照十九大報告中建設航太強國的目標,在新起點上發起衝鋒——

為神舟十二號定制一顆“新大腦”

“今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圓滿完成預定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戰略前兩步已經完成,中國航太邁入空間站時代。”航太科技集團五院天舟一號總設計師白明生説,載人航太工程步入新起點,下一步將按計劃建設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和高性能的太空運載飛船。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飛船GNC系統(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是航太領域的一項前沿引領技術,它就像支配人體四肢的大腦一樣,控制飛船姿態、軌道和太陽能帆板。

航太科技集團五院502所飛船工程組是負責我國神舟飛船、天舟貨運飛船GNC系統設計的單位。在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航太強國的使命召喚下,他們正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爭分奪秒開展攻關,為我國空間站建設所需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定制一顆“新大腦”。

“我國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使命如山、時間緊迫,我們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幹。”飛船工程組組長劉宗玉説,就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地面控制下,進入大氣層燒燬,順利完成了5個月的“太空快遞”使命。飛船工程組設計的貨運飛船GNC系統,不僅完成了交會對接、姿態和軌道控制等一系列常規動作,還成功實現了在軌加注、快速交會對接等多項新技術。

“建設空間站,要解決有較大規模、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這對GNC系統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副組長李明明告訴記者,此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實現了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把交會對接時間從以往2天縮短到6.5個小時。現在他們需要把這一技術從貨運飛船移植到載人飛船上。

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的系統平臺不盡相同,想要取得關鍵性突破,需要應對更多挑戰。李明明介紹,整船在初樣測試和正樣測試的基礎上,增加了鑒定飛船測試。所以,測試戰線更長、難度更大。這是一個痛苦的迭代過程,因為總會發現問題,然後進行設計改進、再測試。

航太人的追夢之旅雖然坎坷,但總有喜悅相伴。能參與建設空間站這樣的大國工程,對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來説無比榮耀。回顧起十九大召開當天,習主席點名“天宮”時的情景,副組長任焜的內心激動不已:“這既是對我們前期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航太工作者的一種激勵!”

在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太空之吻”後,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認為,全程自主交會對接技術,我國在全球範圍都是領先的。現在,他們對這次技術移植的要求是“開局就衝刺,再次領跑全球”。而領跑意味著創新與突破。

于欣欣在GNC系統設計中主要負責加電測試。以前做一次測試,光數據參數表就有600多頁,需要關注的參數有3000多個,其中每個參數的變化都有可能反映出系統中的隱藏問題,測試工作量非常大。如今,這種情況得到有效改善,他們根據需要設計出虛擬測試平臺,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太空之路,無比廣闊;神舟征程,無限華美。建成中國空間站的夢想離我們越來越近。”採訪結束後,劉宗玉仰望星空,信心更足了。

(王超、符馬林、解放軍報記者韓阜業)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