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1945年8月28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僅僅過去13天,毛澤東便離開延安前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商討國內和平。

毛澤東在重慶住了43天,在共産黨做出有原則的讓步後,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了關於和平建國、避免內戰的《雙十協定》。

然而,這來之不易的一紙協議仍無法滿足蔣介石的獨裁野心。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向共産黨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一場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內戰全面爆發。

渴望和平的中國共産黨人不得不被迫直面戰爭。同日,中原軍區部隊分南北兩路向西突圍——解放戰爭的序幕就此拉開。

此時,國民黨統治著中國四分之三以上的地區和3億以上的人口,共産黨的解放區只有1億多人口;國民黨軍達430余萬,共産黨總兵力只有120多萬人。

面對敵人的倡狂進攻,毛澤東堅定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迅速制定了新的作戰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

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共産黨軍隊依託解放區的有利條件,在大步進退中調動敵人,取得殲敵70萬餘人的重大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

1947年8月,中原腹地,劉伯承、鄧小平率領十幾萬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非凡之人的非凡之舉,吹響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號角。隨後,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一場場震撼世界的戰略大決戰在東北、華東、華北相繼展開。

由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由內線作戰到外線作戰,其意義正如後來毛澤東指出的那樣:“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捩點。這是蔣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捩點。”

號角聲中,也逐漸誕生了“人民解放軍”這一人民軍隊沿用至今的稱謂。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作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在全軍開始統一使用。

1949年10月1日,隨著共産黨的“小米加步槍”最終戰勝了國民黨的“飛機加大炮”,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

這一天,距離南昌起義22年零2個月……

“在中國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為了祖國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赴湯蹈火,前赴後繼,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軍史專家李泉説。

歷史,已永遠銘記這支軍隊的苦難與輝煌!

歷史,正深情注視這支軍隊的光榮與夢想!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