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實時熱點

95歲收藏家張宗憲:我出生在上海,總要為上海出一份力

發佈時間:2024-05-10 16:32:16 | 來源:文匯報 | 作者:李婷 | 責任編輯:楊俊康

原標題:

捐贈55件掐絲琺瑯器悉數亮相上博,95歲收藏家張宗憲説:(引題)

“我出生在上海,總要為上海出一份力”(主題)

文匯報記者李婷

昨天下午,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4樓展廳,在一對清乾隆掐絲琺瑯鳳鳥紋象足熏爐前,從境外趕來的95歲收藏家張宗憲坐在輪椅上觀賞良久,欣慰地説:“博物館保存得這麼好,還將它們拿出來為公眾服務,看來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收藏家張宗憲在展覽現場。文匯報記者邢千里攝

這位老人是最早活躍在國際拍賣會上的中國人之一,了解到上博銅胎掐絲琺瑯器收藏較少,他于2023年和近期分兩批將歷年珍藏的55件琺瑯器捐贈給該館。當被問及為何要私藏公用,他不假思索地説:“我是中國人,出生在上海,總要為上海出一份力。”

回饋藏家的這份慷慨,上博特別推出專題特展:“金瑯華燦:張宗憲捐贈掐絲琺瑯器展”,悉數展出他捐贈的55件琺瑯珍品,並於昨天舉辦開幕暨捐贈儀式。

銅胎掐絲琺瑯是中國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類之一,又稱“景泰藍”。張宗憲向上博捐贈的琺瑯器品質上乘,製作年代從明代至晚清民國,其中不乏清康熙、乾隆時期造辦處琺瑯作的作品,包括陳設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多種器類,可供多角度研究、展覽。

本次展覽的展陳設計以“物”為中心,呈現器物之美。展廳的整體空間以軸對稱形式排列,根據器物的大小和類型劃分為四個展區。其中,第四展區參考古代宮殿的佈局方式特別增加了裸展區域,將重點大型器物進行集中展示。展廳根據琺瑯彩的“紅”“藍”色彩搭配金屬材質特徵,提煉掐絲琺瑯器的花紋進行圖形設計與重組,組成不同造型的金屬門洞,形成金瑯華燦的視覺系統。

自上世紀50年代在香港創辦“永元行”以來,張宗憲以其傳奇經歷成為當代極具影響力的收藏家,他收藏豐富、涉獵廣泛,專攻書畫、瓷器、銅胎琺瑯器等,頗具規模。

“以前上博沒有這麼精彩的掐絲琺瑯收藏,張先生的慷慨捐贈幫我們填補了相關空白,開這樣的專題特展非常有必要,希望更多社會熱心人士參與到博物館建設中來。”上博館長褚曉波透露,該館總計超過102萬件(套)藏品中,有近9萬件來自各界人士捐贈。

業內人士指出,當文物從私人收藏空間進入到公眾視域,便由賞玩功用昇華出來,具備了提煉記憶、凝聚品格、傳承文明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