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介紹

民藏雜談 | 魯陽山人: 為宋青花正名

發佈時間:2024-01-25 09:57:22 | 來源:中國網 · 中國民藏 | 作者: 魯陽山人 | 責任編輯:楊俊康

【編者按】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收藏者們已經由單純的“收藏”轉變為“研究”。他們個人的習得過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化觀察視角。本欄目致力於記錄這些民間收藏者的故事,展示他們如何通過收藏品進入文化探索的世界。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讀者了解到,收藏不僅僅是物質的積累,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理解和對世界的感悟。希望這個欄目能夠激發更多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以及對中國民間收藏業態的關注。同時,我們也鄭重提醒,欄目文章僅作為民間收藏愛好者的內容呈現,藏品真贗請讀者自辨。

為宋青花正名

魯陽山人

我國陶瓷史上一個重要瓷種——宋青花,因存世稀少且爭議不斷,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説,在唐青花以後技藝已經斷檔,到了元代又被人發明出來;有人説,宋代陸上絲綢之路被阻隔,青花原料無法進口,青花瓷就無法生産;有人説,博物館零星青花裝飾的出現不能代表宋青花。嗚呼!怏怏大宋輝煌三百多年,其瓷器燒制更是達到歷史的高峰,難道就沒有宋青花?

青花是一種釉下鈷藍彩,在瓷胎上以鈷料著色,然後施透明釉,在高溫中一次性燒成的釉下彩繪瓷,因為鈷料在高溫中燒成後呈現出藍色,所以稱為"青花",有些地方亦稱藍花。

關於宋代是否有青花瓷,一直是考古界,特別是陶瓷研究者關心的重要問題。最早明確提出宋青花的是吳仁敬、辛安潮1934年所著《中國陶瓷史》曰:“釉裏青(為宋代發明),用阿刺伯人販來蘇門答臘之蘇泥,檳榔嶼之勃青,印度之佛頭青,畫花紋于薄質之泥坯上,再施一層薄釉,便成為美麗絕倫之青花,其法起于宋代何年,不能考,但大觀政和時,則確已有此類作品之製造。”

《中國陶瓷史》、《景德鎮陶瓷史稿》、《景德鎮的青花瓷》等陶瓷史書也都認為青花瓷始於宋代。但均無實物標本可證,亦未談及産地窯口。

宋代有沒有青花瓷器,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爭執多年的問題。其實,從邏輯上推理,宋代繁榮的繪畫藝術既然可以在定窯、磁州窯、吉州窯等瓷器上盡情展現,那麼從唐代就出現的鈷料籃彩在白瓷上繪畫的成熟技藝,同樣出現在宋代那是自然而然之事。因此,宋代除了有享譽世界的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外,一定還誕生了後世風靡世界的成熟的宋青花瓷。儘管歷史有記載,為何多年來對宋代有無青花瓷一直爭議不斷,就是因為博物館沒有確切的、無爭議的實物展示。

眾所週知,唐青花已被國內外研究學者公認,儘管其繪畫技藝與成熟的元、明清時代相差甚遠,但已經開啟了在瓷器上用青花繪畫的先河。唐青花的肇始源於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和中原與西亞文化的交流,有著阿拉伯文化因素的鈷藍料及繪畫技藝傳入大唐,並在京畿之地的鞏縣窯燒制帶有西亞文化風格的藍彩繪畫瓷器並用於出口,揚州出土的繪藍彩的唐青花殘片和“黑石號”出水的繪有藍彩花卉的唐白釉器物經研究者比對後一致認為均出自該窯。

近些年筆者經多年考察,除了鞏縣窯燒制唐青花瓷器以外,在其地理位置不遠的禹州萇莊窯和魯山段店窯在唐代也在燒制青花瓷。關於魯山段店窯燒制唐青花的情況,筆者曾在《魯山段店窯之謎唐青花》和《又見唐青花》之文中有披露。

唐青花的發源地在中原地區,宋代的青花瓷也只能在該地區産生。

筆者多年研究魯山段店窯,因該窯在宋代作為皇家禦窯場有著其特殊的地位,其燒制的器物品種繁多、釉色琳瑯滿目,其品質之精良、技藝之精湛,無與倫比,其燒制的黑彩繪畫技藝(又稱白地黑花)更是大放異彩,其題材有龍鳳、牡丹、人物、雲紋、纏枝花、詩文等異常豐富。段店窯作為皇家御用窯場,繪畫所用彩料如黑、黃、紅、藍、綠、褐等十分常見,尤其是鈷藍料在同期其他窯場很鮮見,在這裡很平常,因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使燒制青花用的鈷藍料得以充分保障。這種鈷藍料在該窯燒制的其他瓷種上也很常見,如汝窯青瓷盤上的文字(見圖1、2),汝窯青瓷蓋帽壺繪畫的魚(圖3、4、5),藍釉官瓷(圖6、7、8),藍釉刻花盤和梅瓶(圖9、10、11),以及發現的藍釉試釉片和器物殘片(圖12)等。大量鈷藍料的使用為宋青花瓷的燒制創造了便利的條件,其唐代青花瓷的技藝為宋代的繼承和發揚打下良好的基礎。

image.png

圖1-2

image.png

圖3-4-5

image.png

圖6-7-8

image.png

圖9-10-11

image.png

圖12

宋青花的一般特徵:

1. 宋青花瓷一般胎質較粗,胎色呈灰白色,大部器表施白色化粧土,少數為胎質細膩的白瓷胎,釉面呈白和微黃色;

2. 宋青花瓷顏色一般為灰藍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現艷麗的淺藍色,裝飾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

3. 紋飾上,宋青花瓷圖案紋飾多為牡丹、菊花、花草紋、纏枝、花瓣紋、波浪紋、雲紋、文字、人物、動物等,到了宋代晚期,紋飾發展的較複雜;在色澤搭配上,既有藍料單色,也有紅、綠、黃、黑混色搭配;

4. 器形上,宋青花瓷趨於常見實用器物,如碗、盤、罐、瓶、枕等,器形大小不一。

綜上所述,宋代青花瓷在當時已經常見,大部為生活使用器,且其裝飾工藝與當時的白地黑花器物如出一轍,只是裝飾用料不同罷了。宋時單色釉是其主流,青花瓷也只是嶄露頭角,並未被廣為接受,燒制數量也較少,所以存世量不多,其用料和繪畫工藝也不十分精細,青料提煉不純,有時涂繪濃淡不一;繪畫技藝較粗狂不細緻,但這也為以後青花瓷的大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宋青花其發色及涂繪工藝與清代北方磁係青花瓷類似,被一些人誤認為是清代磁係倣宋,也就否認了宋青花的存在,其實兩者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宋青花還不那麼精美,但其畢竟在我國瓷器釉下鈷藍彩的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宋青花保存了唐青花燒制鈷藍彩的技術火種,並在兩宋三百年間加以發展和創新,如果沒有宋青花,那麼成熟的青花瓷出現的年代也許會推遲很多年。

宋青花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民間發現的這些宋代青花瓷實物,可以讓那些認為宋代無青花瓷的人閉嘴了。沒想到,宋代這並不起眼的青花瓷,會在宋之後的元明清大放異彩。用不了多久,宋青花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並寫入教科書,中國陶瓷史上又多了一顆耀眼璀璨的明星。(完)

作者注:本文部分圖片由藏友和段店村村民提供,表示感謝。


作者:魯陽山人

編輯:楊俊康

統籌:莊洪海

校對:劉全海

審核:蔚力


(內容原由作者發佈于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