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實時熱點

山東“兩河”非遺展示周探求文化生態保護新途徑

發佈時間:2023-09-04 09:01:04 | 來源:文旅中國 | 作者:蘇銳 | 責任編輯:楊俊康

作為今年的一項創新舉措,“河和之契”2023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産交流展示周(以下簡稱“展示周”)期間,將圍繞黃河流域文化生態保護舉辦專題論壇。

山東是黃河入海的省份,近年來以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為契機,打造出“沿著黃河遇見海”等系列品牌,為傳承黃河文化、助力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

具體到非遺領域,山東黃河流域非遺資源十分豐富。根據2021年的一項統計數據,山東沿黃九市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118項,省級非遺名錄619項,分別佔比全省同類型的63%、58%。同時,省內沿黃九市分佈有黃河文化、龍山文化、泰山文化等9家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39家省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

著眼于強化黃河流域內的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過去幾年,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及各地市,不斷健全非遺保護傳承體系,形成“傳承人培養+項目調查梳理+理論研究”的立體保障體系。此外,推動非遺創新發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以融合旅遊、鼓勵文創、對接市場、促進傳播為主要著力點,極大提升了流域內非遺項目的知名度,調動了傳承人的工作積極性。

非遺是一個區域文化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民俗文化的主要板塊,對於當地文化傳承、文明發展起到標誌性的助推和見證作用。

今年“展示周”活動,特別設立黃河流域文化生態保護專題論壇,既是對黃河文化的創新傳承,也是推動非遺向綜合性學科邁進、打造各方關注參與非遺事業良好氛圍的一次嘗試。

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離不開對流域內城市文化生態的延續與修復。眾所週知,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特別是部分年輕人與鄉土的分離等原因,導致沿黃部分地區的文化生態,已經發生顯著改變。作為生態構成要件的非遺項目,其保護的手段該如何革新?發展的路徑怎樣明晰?未來的傳承需要避開哪些誤區?這些問題,都需要各方面專家和從業者集思廣益,交流經驗,找尋符合科學規律的答案。

相關專家指出,山東是全國唯一黃河、大運河都流經的省份,在非遺保護傳承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展示周”活動通過舉辦黃河文化生態保護專題論壇,提升各級黨委政府對非遺保護工作和黃河文化傳承的重視程度,也將為今後破解文化生態保護的諸多難題提供參考借鑒。(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