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實時熱點

文化賦能 激發鄉村活力

發佈時間:2023-08-14 17:16:16 | 來源:山西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俊康

閱讀提示

從名不見經傳,到全國“鄉村振興十大示範村鎮”;從採煤的資源型村莊,到全國文明村鎮,再到入選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什麼讓一個小山村實現如此蝶變?走進長治市上黨區振興村,四週群山環抱、翠綠掩映,村內別墅林立、庭院雅致,古風鄉韻相映成趣……這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向人們講述著小村莊這些年以文化興村為魂、以産業富民為基的鄉村振興故事。

以文興旅——

鄉村旅遊搞起來

正值暑假,上黨區振興村景區的遊人比平時多了不少,尤其到了晚上更是摩肩接踵,異常熱鬧。

34歲的村民靳彩霞在景區經營著一家燒烤店,“振興不夜村”建成後,她第一時間報名入駐,生意紅火的時候,一天能賣出一千多串。“做生意也得打文化牌,借著淄博的名氣,她給這種最早的食物烹飪方法注入了不少文化元素,客人常常是慕名而來,滿意而歸。”

振興集團副總經理王星介紹,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振興村以文化為核心,以旅遊為路徑,以特色為引領,促進文化內涵與經濟産業相共生,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映襯,三産發展與農業增收相融合,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振興美麗休閒小鎮,實現了村莊休閒旅遊的新突破。

早在2017年3月,振興村舉辦了第六屆中國振興根祖文化旅遊節,這是振興村嘗試突破發展的一大舉措,利用華夏兒女傳統的落葉歸根和認祖歸宗的精神訴求,發掘當地民俗文化和節慶文化資源,以節慶活動為依託,通過文化、旅遊、農業相結合的方式,打造文化旅遊品牌。文化旅遊節串聯了振興村生産生活設施與自然人文景觀,也通過民俗演繹與景區遊玩項目勾連了傳統與現代,由此掀開了振興村文化興旅的序幕。

為深入挖掘根祖文化內涵,拓展根祖文化展示途徑,豐富文化旅遊節體驗內容,振興村還構建了“以紅色文化為旗幟,以多元文化融合為特色,以百家姓文化、村志文化為延伸”的振興文化體系。讓遊客在振興村回憶革命先烈的奮鬥史,找尋有關自己姓氏的傳承與延續,了解鄉村繁榮興衰的印記。

近年來,振興村將傳統文化、美麗夜景及民俗演繹有機結合,通過文旅融合、旅商互促等方式,不僅讓遊客感受到鄉村濃郁的煙火氣,還為本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平臺和致富機會,實現了一二三産融合發展。2022年各項産業上繳國家稅費1.17億元,村集體收入690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5.69萬元。

以文鑄魂——

村風民風好起來

這幾天,振興村村民談論最多的是孩子上大學的事,學子們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還可以去村裏領一份助學金。村民秦振奎的女兒秦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開大學,領到了村裏助學金1萬元,成了村裏人學習的榜樣。

振興村歷來重視教育,依託村裏的振興集團,先後投資1.6億元建成九年一貫制寄宿振興學校、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培訓中心。在高水準實施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先後成立了長治職業技術學院振興分院,長治市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從2008年振興村整體搬遷15年來,已有135人考上大學。

重視教育,更重視良好村風民風的培育。振興村先後建起了以二十四孝故事為主題的孝廉公園和梅蘭竹菊四大民俗文化長廊。走在振興村,家家戶戶門前挂著家訓,隨處可感受到傳統文化為遊客打造出獨特的鄉村“文化磁場”。

“紅白事的很多具體事情都由理事會辦,哪家辦這兩件事都一律平等,辦事標準大家都一樣。我們村每年九九重陽節都會舉辦十大孝星、好婆媳等評選活動。”振興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劍紅説,村裏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負責打理全村喜事和白事,遏制了相互攀比擺酒席的不良風氣。

儘管新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村裏的傳統文化並沒有被遺忘。早在新村建設之初,村裏就定下“三不”原則:對原有生態植被不破壞、對原有山水景觀不改變、對原有古建遺跡不拆遷,以保障農耕文明傳承、傳統民居保護和現代功能開發達到和諧統一。

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振興村新建了初心廣場、初心園、黨群學教室、村史展覽室、家風家訓館、百家姓館、中國村志收藏館、振興劇院、綜治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村級活動場所,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成為全國文明村鎮。

以文興村——

小康生活走進來

振興村多元化的産業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村民們提前過上了幸福生活。每當夜幕降臨,村委委員牛靜嬌總是提前準備好音箱,帶著村民們來到村中文化廣場,唱起歡快的歌曲,跳起現代廣場舞,成為不夜村裏的一道風景線。牛靜嬌説:“現在日子好了,文化生活也不能落下,每天大家聚在一起跳跳舞,健身又健心。”

在實際工作中,振興村不斷加強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成立振興便民服務中心和綜治中心,實行黨員包街聯戶全覆蓋。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健全完善“一約四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道德評議會),帶動培育了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呈現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氣象,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為了讓先進的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振興村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號、新振興等新媒體平臺,講好振興故事,傳播正能量,既鞏固鄉村意識形態陣地,又生成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內在動力和外在合力。

另一方面,組建了振興村文化廣播站、振興村文工團、振興村鑼鼓隊、振興村八音會、花棍故事隊、旱船秧歌隊、花轎表演隊、拋繡球招親等民俗活動,節假日雙休日正常演出。特別是振興村八音會和抬花轎已走出長治走向全省各地,成為振興村的又一個文化富民産業,村民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展示振興村人良好的精神風貌。

現如今,振興村實現了勞動力就地就業、兒童就地入學、村民就地就醫、老人就地養老、群眾就地增收,文化活動也滲透到了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村民擁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正如振興新區黨委書記牛紮根所説:“我們村持續推進以文培元、以文興業、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強基五大工程。強化文化賦能,激發鄉村活力,走出了一條建設高品質和美鄉村發展之路。”

本報記者李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