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介紹

柳塘齋説瓷:雍正粉彩及其仕女圖

發佈時間:2023-06-29 15:08:03 | 來源:中國民藏 | 作者:楊一平 | 責任編輯:楊俊康

【編者按】


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收藏者們已經由單純的“收藏”轉變為“研究”。他們個人的習得過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化觀察視角。本欄目致力於記錄這些民間收藏者的故事,展示他們如何通過收藏品進入文化探索的世界。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讀者了解到,收藏不僅僅是物質的積累,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理解和對世界的感悟。希望這個欄目能夠激發更多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以及對中國民間收藏業態的關注。同時,我們也鄭重提醒,欄目文章僅作為民間收藏愛好者的內容呈現,藏品真贗請讀者自辨。


柳塘齋説瓷:雍正粉彩及其仕女圖

楊一平

image.png

清代雍正粉彩,它是陶瓷藝苑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粉彩瓷的興起與發展,與雍正帝本人的審美愛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雍正帝四十五歲才登基,在漫長的皇子生涯中,淘煉成極高的文人氣質,他集儒道佛為一身,博覽群書,形成極其高雅的審美情趣。康熙五彩熱烈而奔放,無層次之分,這些與偏于陰柔的雍正審美格格不入,因而,由康入雍後,對禦窯廠釉上彩的變革就勢在必行。雍正帝知人善任,先後派了兩位人才:年希堯,唐英,掌管禦窯丆,擔任駐廠協理官,在短期內即實現了釉上彩工藝的重大變革。  

image.png

image.png

粉彩一詞,最早出現于清光緒寂元叟所著的《陶雅》一書,”康熙彩硬,雍正彩軟。軟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根據研究,粉彩由琺瑯彩進化而來,琺瑯彩不透明,而粉彩透明,原因是彩料中摻入了一種名為玻璃白的白色彩料,這種玻璃白內含砷,具有乳濁效果,用這種彩料繪畫,經780度低溫烘烤,色澤粉潤柔和,凝厚晶瑩,更接近於國畫中的皴染。

中國仕女畫指的是皇宮貴族婦女的人物畫像。最早的起源於戰國時期,經歷多個朝代的變遷,古代仕女圖作為一個獨立的繪畫體系,在六朝時期正式誕生。畫像描繪的對象一般來自詩詞賦等文學作品,不以貌取人,而是以德為先,蘊含道德信條,注重精神氣質。不同時期的仕女畫還反映了女子的社會地位。比如,唐代婦女的地位高,畫中的女子體態豐滿健壯,氣質優雅,雍容華貴,顯得奢華。唐五代以後,美女就開始向纖瘦嬌媚方向發展了,如《韓熙載夜宴圖》。到了明清以後,婦女受封建禮教束縛越發嚴重,社會地位也極度下降。  

image.png

雍正時期的仕女畫在動態上就顯現了柔弱特徵,仕女的眉毛都採用倒挂的”八字眉”,突出人物的落寞哀愁,楚楚可憐。臉型也比較清瘦,沒有康熙時的豐滿,發髻也變得矮小。  

image.png

雍正朝留下的仕女人物畫瓷器相當稀少,圖上展示的一件雍正粉彩抱月瓶,其兩幅畫片具有典型意義。仕女的神態憂鬱,衣著豪華,旁邊的多寶格上陳設的器物豐富多樣,有富貴奢華之氣。貴氣的仕女倚坐在斑竹的桌椅前沉思。為什麼都是斑竹?這一畫稿來源於宮廷十二美圖。”斑竹一枝千點淚,湘江煙雨不知春”,用湘妃竹典故來寓意仕女的多情。用博古陳設來顯示仕女的多才多藝。仕女,甚至是懷有身孕的仕女,旁邊有多個兒童繞膝攀玩,反映的是”三綱五常”,相夫教子的禮教制度,也從不同側面暴露了那個時代的婦女地位。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