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介紹

不可思議的“良渚玉簡”及其“文字”

發佈時間:2023-06-26 15:57:36 | 來源:中國民藏 | 作者:陳逸民 陳鶯 | 責任編輯:楊俊康

【編者按】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群“民藏人”以他們獨特的方式,不斷從收藏的視角呼籲社會重視歷史文化的記憶。他們不僅收集物品,更嘗試深入地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文化和故事。這些民間收藏者們已經由單純的“收藏”轉變為“研究”。他們個人的習得過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化觀察視角。

欄目致力於記錄這些民間收藏者的故事,展示他們如何通過收藏品進入文化探索的世界。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讀者了解到,收藏不僅僅是物質的積累,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理解和對世界的感悟。每一位民間收藏者都有他們獨特的視角和故事,他們的探索之路也是其收藏旅程的一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真偽的挑戰,也可能會收穫考究的喜悅。但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在不斷地學習和成長。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尊重。聽聽這些民間收藏者的聲音,感受他們的熱情,也希望這個欄目能夠激發更多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以及對中國民間收藏業態的關注。同時,我們也鄭重提醒,欄目文章僅作為民間收藏愛好者的內容呈現,藏品真贗請讀者自辨。


不可思議的“良渚玉簡”及其“文字”


陳逸民 陳鶯


我們曾經介紹了一個良渚文化的會意字“冊”。這個字在良渚時期的産生,應該是已經出現了用以記載史實的長短不一的玉簡,它被繩子綑綁而串起來,從象形到會意成為表達某個語言的專用符號“冊”字。巧合的是,在民間藏家手中,發現了長短略有差異的玉簡,它們上面鐫刻著良渚文化的文字,如圖8-23至8-25所示。也許有些讀者會認為這並非是良渚時期的遺物,但是,只要不帶偏見,從這些文字的鐫刻工藝和拍下的照片,完全可以看出這是良渚時期雕刻工藝的痕跡,在照片下,這些原本凹下的字痕,變得如凸起的浮雕字跡,這種變化是原始工藝特有的痕跡,掌握這個痕跡,對於判斷早期工藝的軌跡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編者注:關於良渚文化到底有沒有文字,考古界存在爭議,目前多稱“良渚刻符”。)


image.png

8-23


image.png

8-24


image.png

8-25



這裡的三張圖,只是兩根玉簡的照片,其中一根玉簡只有一面有字,另一根玉簡為兩面刻字。


圖8-23是一面有字一面空白的玉簡。上面的良渚文字共有20個,我們在照片中,把玉簡放在中間,分別對應玉簡兩邊的文字,一邊10個,把每個字和排在玉簡上的字一一對應,便於觀察。仔細研究這20個文字,它們的字形結構和圖8-9、圖8-10和圖8-11幾件玉鐲上的文字十分類似,應當是良渚文化同一時期的文字,其中有完全相同的同一個字,也有類似的筆劃和字形;而在短短的20字中,居然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字,這就是左排第二個字和右排第三個字,而圖8-19的束腰鐲中,其由左往右的第四個字,和圖8-23這件玉簡上的字完全相同,可見這個字在良渚文化先民中的重要性。


image.png

8-9


image.png

8-10


image.png

8-11


image.png

8-19


image.png

8-23



這個字我們把它釋讀為“羿”字,甲骨文中沒有原始的羿字,而在金文中才出現,《説文解字》説它“從弓開聲”,那是其字形為“ঐ⢀�䥼⤽㥭磀⨀쨉隸ꦖ祌槚䨿餸ꢀ짾�篼줻�௼쥺䨯妘列ॎ不맚䢀짾�篼즄露ꤸस꥖䤺觾�륈椽짮�䧔祭௼릈樀娯䦘露सꤼꧾ�穣駚䧔祭௼쨿馠秚䤼ꦄ省篼쥒쥐殺䦗奒쩣駥�饅㯼쨀쥐率褼ॏ覘列駩禰栗䩅멕ﯼ쨿餸ꢀ짾�覦駮स�꧎स䦬᯼쥽㦘郞਽�椸सꩇ�᧚䥏⥮⦈᤻쨃�楀壘騿餻槎駮स�䦖祭篼좀짔觥�婘ਿॎ楏⢀�⯼]或者有更多的歷史研究價值等待世人的挖掘。


image.png

8-24


image.png

8-25


圖8-24和圖8-25是一件玉簡的兩面,每面各有15個字,都是左邊為8個字,右邊為7個字。


[1]譚佳:《神話與古史-中國現代學術的建構與認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P210



(圖文由作者提供,轉載過程中有部分文字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