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業界專家

劉巨德:尋美的苦行者吳冠中

發佈時間:2023-05-19 13:43: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巨德 | 責任編輯:楊俊康

吳冠中 《樹根》彩墨紙本香港藝術館收藏

2021年5月17日至8月30日,吳冠中同名作品展《吳冠中》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舉辦,展覽位於蘇利文中國繪畫展廳的11號廳。阿什莫林博物館在官網介紹説:“吳冠中,20世紀中國最受讚譽的藝術家之一。縱觀其一生,從早年在杭州、巴黎的求學歲月,到生命中的最後數年,他都致力於將西方繪畫與中國傳統繪畫的融合之路。”

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 (圖片來源:the Oxford Magazine)

本次展覽作品借展自香港藝術館,是從吳冠中後人近期包括繪畫、速寫在內的一項共450件的捐贈中精選而出的,呈現了吳冠中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包括油畫、水墨、鉛筆作品等多種媒材。

線上國際學術會議

在本次展覽期間,阿什莫林博物館組織了線上國際學術會議,會議邀請了香港藝術館吳冠中收藏助理策展人Mira Chan,香港藝術館Nadia Lau,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蔡珩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巨德等研究吳冠中藝術的頂尖學者,發表對吳冠中人生與藝術的最新研究。

本文為劉巨德教授的發言內容,經劉巨德教授授權,在此刊登,以饗讀者。

小鳥天堂 1989年作水墨設色宣紙 144cmx331cm

1992年,倫敦大英博物館東方文物部打破了只展古代文物的不成文規矩,舉辦了“吳冠中——一位20世紀的中國畫家”的畫展。期間,吳冠中的巨幅彩墨《小鳥天堂》被大英博物館珍重收藏。“國際先鋒論壇報”的藝術主管梅利柯恩在《開闢通往中國新航道的藝術家》一文中寫道:“人們必須承認,這位中國大師的作品是數十年來現代畫壇上最令人驚喜的不尋常的發現。”

小鳥天堂(一)1989年作水墨設色宣紙 44cmx69cm

大家看,這幅巨作是吳冠中由一幅寫實的小水墨演化而來,飽含著他長期無盡地探索形式美的苦心,更有他對自然深處真與美不為人知的深刻認識。他説這是“視覺形式的起飛”,大大地超越了現實。

通常人們對現實的題材、內容、意義,都能看得見,但對自然內在美的形式,大多數人是個謎,而大師會與其照面。

一、美為何?

美,人類之謎。

科學家説:“美哉!真理之源。”

藝術家説:“找到美因為你遇見了真。“真,也即是美。”

哲學家説:“美是自由的形式。”“美是作為無蔽的真理的一種現身的方式。”

詩人説:“任何美都包含某種永恒的東西和某種過渡的東西,即絕對的東西和特殊的東西。”

古人言:“美,善也。”

吳冠中説:“美是靠形式的”“形式美的核心是抽象美”“藝術的價值在於美”。

美,人類文明的靈魂,發現美才能找到真。美猶如真理的光芒,不可能直接接近,卻指示著真理的大方向。

發現美、信仰美是人類的覺醒。

美,在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詩人心裏,都遠不止于現象界,她處在自然和人性最深處,存在於無物、無我、無功利,超現實的心物感應裏,存在於每一個人慈善的內直覺的心境中,存在於自然萬物內在和諧的抽象共性間。

作畫中的吳冠中 1986年

《小鳥天堂》,是吳冠中創造了形式美的抽象關係,代替了現實。那是他心物合一的想像,以天地之韻、傾述人性之情的情景交融,其美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其形式是由內而外奔流出來的他的天性、骨血、氣質、審美和才華,植根于他童年的故鄉和文化的故鄉。這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抽象美的意象,令中國傳統繪畫精神重生。吳冠中是形式美的詩人和舞者,他開闢了中國繪畫的新航道,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審美的復興。

二、美何為?  

美,解放著人的心靈,給人以自由。

美,陪伴著人類超度苦難,給人以精神家園。任何物質慾望都不能滿足人類,唯美神可以拯救人類。

但天下之人大都認為美“無用”。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他們苦苦研究自然、追求真理、探索生命,並非因為有用,有功利而孜孜以求,往往是因為“無用”之大美的吸引而傾心奉獻。

實踐證明:美,只有在無用、無功利、無我時,才會降臨。

美,心通天宇,所志者真與善。求知愛美,人的本能。

傑出的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都高峰相會于美神之地。故大師們把“無用”之美,視為天下萬世之真理,沒有美就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人生美感的自由是最大的自由,也是人內心最大的能量。美,會把人類的眼界、心智、心胸從有限引向無限,從限制走向自由,從分別趨於整一,令一切化腐朽為神奇。

漢柏寫生原稿1974年作素描寫生馬克筆、毛筆、水墨、宣紙 102cmx312cm

漢柏 1992年作水墨設色宣紙 124cmx248cm

美,是人類心智、精神、情感中最神聖、最尊貴的靈魂與自然深處的合一。

吳冠中一生信仰美,創造美,踏遍祖國大江南北,深入自然,集東採西,致力於自然美的冶煉,中國傳統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精神的淘洗,延續林風眠、吳大羽“融會中西”的藝術思想,不斷解放自己。看《漢柏》,由速寫到創作,這是吳冠中自由、壯闊美感的表現,致使他的藝術發出了神性的光芒。

吳冠中初到巴黎

1947年蘇弗爾皮教授(1891-1981)

吳冠中在凡爾賽宮前 1948年

藝術的道路就是自己不斷解放自己、超越現實、超越功利、超越自我、超越社會、超越理性的道路。

1946年,吳冠中留學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師從蘇弗爾皮教授,探索藝術形式的自律,得到了西方現代繪畫‘形式獨立’于文學的啟蒙。回國後他用形式美的解剖刀,全面地剖析了中國繪畫,找到了中國繪畫形式美的根脈:“韻”。為此,萬物在他心裏都化為深情的詩和抽象的韻,他説那韻其實是“虛”,中國文化講虛以待物,才會有藝術之大美。他悟到了東西方藝術的精髓,深信美是自由的形式。

南方人家 1980素描寫生 33cm x 24cm

南方人家 1996油畫 79.2cm x 59.4cm

他説:“造型藝術不講形式,不務正業。”“造型藝術的根本是形式美,觀察發現形象、形式,是畫家的生命線。”吳冠中不斷地這樣告訴世人:“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關係存亡的大問題。美術有無存在的必要,依賴於形式美能否獨立存在的客觀實際。”油畫《南方人家》是形式獨立的例證。

事實證明,好的藝術作品常常在一瞬間,不知道內容是什麼的時候,就把人不知不覺吸引和震憾,這是藝術形式美不為人知的動人力量。

藝術大師創造獨特藝術的秘密,就在於創造某種形式美的抽象關係,不斷超越素材。

高昌遺址, 1987,水墨, 61.4cmx45.9cm,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紅墻, 2003,油畫, 39cm x 59.2cm,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吳冠中對“內容決定形式”的常規,長期質疑,1979年5月在《美術》雜誌,他發表了一篇宣言式的文論:《繪畫的形式美》,在美術界引起強烈反響。反習慣,往往令人驚慌不安,吳冠中遭批判。1981年他又在《美術》雜誌,發出疑問:《內容決定形式?》,《高昌古城》、《紅墻》是他對形式美的藝術性和獨立價值的忘我堅守,為後來人打開了新思路。他是中國現代繪畫形式美的鑒往知來者和領航急先鋒。

鶴舞 2002水墨 67cm x 136.3cm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晚年,吳冠中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他浪漫的藝術才情朝氣蓬勃,其形式美一如江河奔流不息。他説:“我長期被批為形式主義者,我確視形式主義為繪畫唯一安身立命的基地。”

有人問,吳冠中從來沒有創作過社會重大題材的繪畫,他的藝術家責任在那裏?他對社會有什麼藝術貢獻?吳冠中説:“真正傑出的藝術家總是將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正是由於敏感的藝術家從不同視角解釋了自然之美,人們才更深一層感受到自然之美。”《鶴舞》,形式美的抽象墨舞,是這句話的最好註釋。

新城 1996彩墨 66.8cmx135.5cm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藝術是探索自然和人性的另一條路。藝術家真正的責任和貢獻,在於是否開啟了新的認識世界的視野,是否從不同的視角,發現、欣賞、解釋了代表自然的美的真諦,吳冠中做到了。他獨立自由的形式美是對藝術本體、本源、本身的追問和探索,既讓中國古老繪畫新生,又打通了中西繪畫的界限,並找到了人生安身立命的家園。這是中國幾代畫家苦苦的追尋,吳冠中推進了這個進程。

三、美何從?  

美,走向未知。

美,沒有預設,沒有標準,沒有中心,沒有國王,沒有方向。她是以美好的情感去創造美好情感的才能。

美,神秘、自由、無垠、光明、不朽、變幻,她通向未知,處在自然和人性最深處,出現在常知、常理外,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模糊性。溫暖而陌生。

吳冠中説:“直覺、錯覺最重要”。“藝術家要創作出成功的作品,感情的真摯比腦袋重要!要創作出不朽的作品,就要把感情投入到藝術中去,一句話,就是要忘我!”直覺、錯覺、情感、忘我是他作品成功的保證。

吳冠中寫生 1980年代

吳冠中1919年出生於中國江南水鄉,他畫水,尚水。

水,忘我,潤萬物而不爭;水,主平,眾生平等,靜水流深;水,主正,川流不息,有本有源,不見停歇,最終匯入大海,赴萬丈深淵而不懼。

吳冠中字“荼”,“荼”,茅草的花,霜打後白茫茫一片,浩翰無際,喻藝術純凈的至真至美,必經苦難的修煉;“荼”,又稱“如火如荼”,謂藝術的赤子之心熱烈。故畫界稱他為東方的梵谷,藝術的苦行僧。

寧波水鄉 1980素描寫生

雙燕 1994油畫 70cmx140cm

吳冠中曾深情地講述魯迅《過客》的故事:

一日黃昏,過客路遇一老人,問‘前面是一個什麼所在?’老人説,‘前面是一座墳墓,你息息吧,看你的腳都流血了。’旁邊的小女孩説,‘不,前面是百合花和野薔薇,我經常到那裏玩。’過客説,‘前面有一個聲音呼喚我,我還得走。’老人説,‘前面有一個聲音也呼喚過我,你不理它就行了。’過客説,‘那不行。’他拖著受傷、流血的腳,踉蹌地走入黑夜。

吳冠中就是這樣一個為尋美而苦行的藝術家,美神呼喚著他,他向美而行,息不下。

吳冠中 2009年1月

他説:“有成就的畫家,都有自己的形象世界,也都局限在自己的形象世界裏,雖然大都竭力想擴展這個世界。”畢竟每個藝術家生命是有限的,藝術無限。

吳冠中的藝術為繼承傳統走向新生,給出了最令人驚喜的新的答案,彰顯了藝術家獨特的、迷人的個性,和藝術的永恒性,成為了中國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的典範,必昭示後人:

美,永無彼岸,藝術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

美,如繁星,形式多樣而光明。

美,奇特,陌生,發自自然和人類心靈最深處。

美,唯在超功利、忘我的狀態下現身。

美,是藝術走向未知的謎。

尋美的路,是苦行的路。

晚年吳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