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行業

國內藝術博覽會格局之變

發佈時間:2023-05-19 13:46:04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俊康

今年的3月,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再度“重啟”標誌著藝術品市場進入到“藝術博覽會季”。此後,北京城市藝術博覽會、2023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相繼亮相。從已經舉辦的這四個藝術博覽會來看,體現出國內藝術博覽會的類型日趨多元化。

這首先體現在各家藝術博覽會的定位、組織形式與目標群體各不相同。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和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都以展覽展示國內外當代藝術為側重,目標群體是對當代藝術感興趣的收藏家和投資者。北京城市藝術博覽會是酒店型的藝術博覽會,追求的是將藝術品和生活進行有機結合,主要的目標客戶是藝術品的消費者。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的定位則更加精準與聚焦,該博覽會主要會吸引對影像作品感興趣的收藏者與愛好者。其次體現在舉辦藝術博覽會主體既有瑞士的巴塞爾MCH集團和英國的安格斯·蒙哥瑪利藝術這樣專門做藝術博覽會的國外公司,也有北京民營的文化藝術公司。這從一個側面凸顯了中國藝術博覽會市場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本質上則是這些主辦方和組織者都對亞洲乃至國內藝術品市場中藝術品收藏家和藝術品消費者的購買力很有信心。

從規模上看,在四家藝術博覽會中,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的規模都有所擴大。2023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是自2019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177家畫廊參展。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有97家畫廊參展,而2018年第一屆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參展畫廊只有32家。2023北京城市藝術博覽會的參展畫廊數量有30家,與該展會以往的規模保持一致。2023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參展畫廊有30家,出版機構20家,與往年的數量持平。

衡量一個藝術博覽會的水準最為重要的指標就是銷售數據。從媒體以及這幾家藝術博覽會公佈的交易數據來看,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參展的大部分畫廊均有成交,西方現當代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在100萬到500萬美元之間,最為高頻的成交價格在10萬到50萬美元之間。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上成交的作品價格大多在10萬到100萬人民幣之間。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沒有特別發佈交易的數據,參展畫廊的攝影作品價格普遍在數萬元到幾十萬元人民幣之間。該博覽會更注重“破圈”的數據,在其公眾號上發佈了影像上海2023的話題在抖音上有超4500萬的播放量,超300位攝影、藝術、影像的抖音達人參與了話題共創。北京城市藝術博覽會上銷售的作品價格普遍在千元到10萬元之間。這四家藝術博覽會面向的收藏群體不同、所在的城市不同、品牌影響力不同,因此,銷售作品的價格和銷售情況也存在差別。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是亞洲最先重啟的大型藝術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大批的藏家到香港觀展,這些藏家和收藏機構被壓抑了三年的收藏需求迫切需要找到一個釋放的出口。然而,香港市場的國際化屬性使得國內藏家很難購藏到他們心儀的作品,因為來自全球的收藏家和收藏機構眾多,國內藏家要麼沒有被排在國外畫廊藏家名單的前列,要麼是作品的售價超出他們的預算,要麼是參展作品的藝術性達不到他們的預期,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國內藏家未能實現“報復性的收藏”。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和北京城市藝術博覽會都更強調“本土性”,這兩個博覽會參展的畫廊絕大部分都來自國內,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甚至有一半的參展畫廊都來自北京。因此,這兩個博覽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國內現當代藝術最新的創作趨勢和發展面貌。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藏家積累了足夠多的視覺經驗,他們購藏作品的眼光更為挑剔,只有那些真正有創新價值的藝術家的作品才能打動他們。藝術家作品本身蘊含的內在價值才是藝術家、畫廊、藝術博覽會和收藏家共同關注的焦點所在,而尋找價值共識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

從發展格局上看,國內藝術博覽會的格局在悄然改變。2013年以前藝術博覽會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2014年之後,深圳、成都、廈門等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開始出現藝術博覽會,這種新的發展趨勢充分説明關注國內當代藝術的收藏家和機構開始增多,需求的增加保障了當代藝術在畫廊和拍賣市場的持續活躍。然而,也有一些博覽會停止舉辦。這些變化充分説明,只有找準自身定位才是博覽會的發展之道,必須形成自身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在變化的藝術市場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馬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