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藏百科

文人寫的字就是“文人字”嗎?

發佈時間:2023-05-19 13:44:41 | 來源:美術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俊康

來源:美術報

把玩書畫多年,也讀過很多有關書法方面的文章和論言,本著自己通過多年讀書寫作和從事書法創作等方面的體會,現就書法界某些人針對文人字方面的困惑和迷糊,借文説説自己認識。

王羲之書法

王羲之書法

必須介紹一下,什麼是文人。毛傳曰:文人,文德之人也。即會寫文章、且有較高道德品尚的讀書人。這類文人如果單純地用毛筆書寫的漢字,就叫文人字。而古代對文人稱呼,考慮到“學而優則仕”,一般統稱為讀書人或學子士子,直至晚清“西學東進”,那些在文史哲有很深的造詣、文章又寫得特別精妙有才華的人,均通稱為文人。

柳公權楷書

柳公權楷書

大約從秦漢開始,尤其隋唐開始實行科舉制,眾多豪門大家世族和一些商賈富貴有錢人子女,第一,從小要開始讀書(貧窮人家子女肯定沒有資格跟錢財讀書的),由於受書寫工具限制,這些豪門富戶大家子女在父母和私塾先生領帶臨督下(女子在家請先生傳授),開蒙識字(專指漢字)要先從筆畫開始,然後臨寫書家名帖、碑帖,早早晚晚必須練習,然後還要抄書,一加強記憶先生所授書本內容,二增強書法練習,一筆一畫字要抄得端正,好看,在先生的指導下,還要有章法,然後逐漸向書法藝術靠攏,且要下死功夫,三五年下來,毛筆書寫功夫必然見長,這就叫“童子功”;第二,隨著年歲漸長,這類讀書人逐漸成為地道的文人後,為獲取功名,必須走科考之道,中舉中進(尤其寒士)方可有資格做官為宦,於是,這類文人一生主要精力肯定放在文章學問上,每日三篇文章(文論、策論、詩賦)必須作得精妙,將字寫得端正,便捷簡單實用就行了。

賀知章草書

賀知章草書

雖然每天也要抽一定時辰練習書法,目的不讓手生,且有調劑性情的作用。但也有不少文人,平日讀書學問之餘,在書法這方面有天賦,久而久之就為文人書法家。但有些文人,對書法也有研究,習書也很勤奮,但與文人書法家相比,始終相差幾個層次,説到底這類文人書是缺乏天賦的。於是,社會上將這類文人寫的字,通稱文人字。

胡適書法

胡適書法

老實説,自古到今,書法作為一門學問,同時也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一直受到世人推崇和歡迎,不説文人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哪怕就是純屬文人字,但因羨慕其學問,求一幅字把玩也有人在,説文人字裏挾帶文章之氣,人稱“書卷氣”暗藏在字裏行間,依舊受到世人喜歡並同樣獲得世人收藏。

豐子愷書法

豐子愷書法

清代汪之元,作為美術教育家曾説:雅者有書卷氣,縱不得法,卻不失雅,所謂文人之筆。事實果真如此嗎?針對一幅由文人書寫的書法作品和手札,説這些字內藏“書卷氣”,我的感覺不以為然。有人作過測試,將幾幅文人字與文人書法家或專職書法家作品,掩蓋姓名,並列一起讓眾人品鑒,很多人都説書法家寫的字好,無論章法,還是筆勢,均有書法大家之氣,而對文人字則表示“不咋樣”,“書法還沒有入門”“不過了了”等等,更不存在字裏行間什麼“書卷氣”、“文氣”!

所以,我以為世人稱文人字內涵的“書卷氣”、“文氣”,主要是在獲知其人是文人,且有大文名,內心有著對其文章和學問的敬重,心身在情感的作用下,不過屬於“愛屋及烏”罷了。

傅雷手札

傅雷手札

不説遠,比方馬一浮(一代儒宗)、胡適(安徽績溪人,文學家、哲學家,提倡白話文,新文化運動領導者)、吳組緗(安徽涇縣人,現代作家,“紅學”家)、葉聖陶(教育家)等人毛筆字,尤其書寫幅度較大的字,可以説,這些人算得上真正文人字吧,如果知其名,人人肯定稱道,字雖平常,但字中蘊含著“書卷氣”和“文人氣”。反之,如果不知其名,肯定不被認同,看好,甚至還被人輕視。

魯迅書法

魯迅書法

但也有例外,有些文人寫在紙上的文字,確實蘊藏著一股濃濃的“書卷氣”和“文人氣”,比方現代作家魯迅,中國共産黨主要創始人、新文化運動倡導者陳獨秀,作家、音樂家李叔同(弘一法師),散文家、畫家豐子愷,現代作家巴金,翻譯家傅雷,現代著名學者、詩人謝無量等人書法作品,更多的則以文章書寫和文人相互信件函文來往的手札,哪怕掩其名,讀其文,觀其字,內含的文化修養,對歷史、對哲學、對文學、對音樂、對美術、對建築和書法和書法理論等各方面的見解評述,字裏行間的確流露出“書卷氣”,不怕掩其名,也會引起讀者對書寫者學問的認可和敬昂。

吳如玉書法

吳如玉書法

歸根結底,文人學者字,屬於書法本質性的書寫,因為這類文人從不過多在意追求書法章法筆勢,將字寫得認真端正,一筆一畫、清清朗朗,才是最終目的,無需對書法多費精氣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