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6日)上午,由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研究院承辦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學術研討會在濟南舉行。這次研討會是將於9月27日至28日在曲阜舉辦的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學術預熱活動之一。
研討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和單位的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圍繞儒學思想在人類共同價值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的重要作用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郝憲印談到,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大勢所趨。要弘揚和平、發展的價值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前提條件;弘揚公平、正義的價值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共同目標;弘揚民主、自由的價值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前進方向。
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山東師範大學原副校長、教授王志民認為,要從人類早期文明的共通性來汲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智慧。“世界早期文明史上有兩大奇觀,一個是在中國出現的稷下學宮,另一個是在西方出現的柏拉圖學院。這兩個機構相距遙遠,卻又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都注重以討論、對話與學術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倡導地位平等、思想解放、相互自由的學風。這是世界文明對話的淵源,我們應該溯其源、察其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借鑒。”王志民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王立勝提到,共同價值的現代性是合作共贏、平等協商,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現代性的解決方案,中國道路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一個表現。從價值形成的角度看,共同價值具有鮮明的生成性,倡導各文明相互接觸,彼此理解,産生互信。
“不同文明之間對話的基礎,就是人類共同價值。而人類共同價值,必須有人學視野。”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楊朝明講到,中國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決定於中國儒學所特有的格局與氣象。儒家以“群體意識”為思維的邏輯起點,思考人的社會性存在,強調秩序意識、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最重仁愛精神和敬畏觀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從中華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曾振宇表示,“愛人類”是儒家“仁愛”思想的底色,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儒家思想的現代性價值不可低估。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主任、教授郝良華也提到,秉持儒家“天下一家”的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儒家“仁者愛人”的博愛精神、“利義兼得”的道義精神、“協和萬邦”的和諧精神、“求同存異”的包容精神,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以形成的思想淵源。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沈湘平認為,應從存在論的角度看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六個方面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內涵。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目的是為了繼續弘揚人類文明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涂可國提到,面對世界範圍內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日趨激烈的新態勢,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要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全人類共同價值融入社會生活中,把它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體推進。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齊靜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