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動産業升級 加快動能轉換
新興産業顯活力
本報記者 肖家鑫
濟南東部,十里鋼城。2017年7月,作為山東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一項重要舉措,濟南鋼鐵集團在濟南市的鋼鐵生産線全面停産。
全國勞動模範、當年50歲的姜和信選擇和濟鋼一起轉型,投身“再造一個新濟鋼”。通過競聘上崗,他來到濟鋼集團瑞寶電氣公司,從一名電工轉型為電氣産品研發人員。
歷經3年磨礪,姜和信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第二春。“原先是跟不會説話的設備打交道,開發創新産品,好使就行。現在要和用戶打交道,滿足各類需求。”姜和信説,他的團隊已完成50多項創新成果,多個産品推向市場。
“去産能不是去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關鍵。”濟鋼集團董事長薄濤介紹説,鋼鐵主業關停後,濟鋼集團以“多元主打、培育發展新興産業”為戰略目標,梳理形成十大轉型發展項目。
堅持“變革突破+機制賦能”,濟鋼集團建立起面向市場的研發導向機制和有效激勵機制,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如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現代城市服務已成為新濟鋼的三大主業,與之相適應的空天資訊、智慧製造、現代物流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相繼落地。
沉寂3年的濟鋼老廠區也將恢復活力:濟南市與中科院合作,將在這裡建設空天資訊産業基地。
濟鋼集團的轉型,是濟南市近年來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縮影。
立足工業強市戰略,濟南加速構築集聚集群集約、高端高質高效的現代工業産業體系。四大主導支柱産業鏈式集群規模化發展,大數據與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與高端裝備産業規模已突破4000億元,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産業規模已達1500億元。
海洋經濟展前景
本報記者 侯琳良
青島西海岸新區東南120海裏處,南黃海海域,從空中俯瞰,一枚“圓環”在海面上靜靜漂浮。
“它叫‘深藍1號’網箱,裏面有近20萬尾三文魚,再過一段時間,第一批魚就能上市了。”山東深海冷水團海洋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克明介紹。
去年8月,依託這片海域,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正式獲批。以此為契機,西海岸新區加快探索深遠海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來到位於西海岸新區的海西灣船舶海工産業基地,10萬噸級的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正在建造。産業基地負責人介紹,這艘船長249米,養殖水體達8萬立方米,投産後預計年産精品魚類4000噸、年均營業收入約2.2億元。
“一艘養殖工船,就是一個海洋牧場。”青島西海岸新區工信局總工程師闞志強説,養殖工船不僅開創智慧養殖新模式,還推動了船舶設計及建造、水産品深加工等多個産業融合發展。
行走西海岸新區,既有看得見的“海洋重器”挺進深藍,更有看不見的新技術孕育新動能。
“非洲肺魚除了以鰓呼吸外,還能以鰾代肺呼吸,可在枯水期鑽入淤泥休眠數月之久。”説起萬種魚基因組項目發佈的第一期研究成果,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執行院長范廣益頗為興奮,“破譯非洲肺魚呼吸系統進化的密碼,可以為人類相關器官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有益借鑒。”落戶西海岸新區5年,青島華大已建成國家海洋基因庫,發佈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科白皮書,成果頗豐。
面向海洋,“藍色”新動能加快成長。“十三五”期間,西海岸新區海洋生産總值實現翻番,到2020年總量達到1400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超過37%。“‘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堅持把海洋經濟作為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領域,力爭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5%。”青島市委常委、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孫永紅説。
生態漁業正拔節
本報記者 李 蕊
屏住呼吸,蓋江濤小心翼翼提起料臺,仔細一瞧,網起的小蝦們蹦得歡快。“撲通”,幾隻小蝦躍進水裏,激起一朵朵小浪花。蓋江濤咧嘴一笑:“咱這蝦,吃料好,長得旺,不愁賣。”
蓋江濤幹過建材行業,賣過紅酒,2012年回鄉養起對蝦。他的家鄉濱州市博興縣喬莊鎮,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白對蝦生態養殖第一鎮”稱號。靠著在鹽鹼地裏養對蝦,當地群眾順利脫貧致富。
過去,守著低窪澇鹼地,喬莊人種水稻、棉花、冬棗,但效益低、收成少。2001年,喬莊鎮調整産業結構,引進南美白對蝦品種,利用地下微鹹水資源發展水産養殖。2006年以來,全鎮推行以獎代補,對連片成方開發200畝以上的村,給予1萬元以上獎勵;協調農信社為蝦農提供小額貼息貸款。
養好蝦,技術是關鍵。2012年,博興縣以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為抓手,培養科技指導員入戶傳授養殖技術。蓋江濤説:“鎮上還推廣科學養殖模式,如今畝産達2000斤,産量是原來的5倍多!”
既要技術規範化,還要産業規模化。博興縣集中連片開發喬莊鎮鹽鹼地,配套水利工程,改造道路管網,打造現代漁業園區。截至目前,喬莊鎮已建成高標準池塘1.2萬個,養殖面積達3.5萬畝。
採用封閉式養殖,不外排廢水,不使用抗生素,只用有益微生物等方法調節,喬莊鎮養出鮮嫩肥美的“生態蝦”。2020年全鎮養蝦産值突破10億元,蝦農每人平均收入2.8萬元。
“鹽鹼地裏養對蝦,是濱州發展生態漁業的一個縮影。”濱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張成江介紹説,博興、沾化、無棣三區縣成功創建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全市60%的養殖企業建成畜牧業生態迴圈生産設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已達100%。
油城煥發新生機
本報記者 李 蕊
把一副假牙模型、一塊手機背板、一個陶瓷軸承擺在一起,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員工畢先濤指著展示瓶中的粉體告訴記者:“瞧,這些都是它‘變’出來的。”
這一看似普通的粉體,是國瓷公司研製的氧化鋯。隨著像國瓷這樣的新材料企業不斷集聚,東營這座石油老城正煥發新生機。
多年前,人們形容東營有“3個70%”:70%的生産總值、70%的財政收入和70%的産業來自石油。“油竭則城衰。東營必須轉型發展,未雨綢繆培育特色新産業。”東營市新舊動能轉換辦公室副主任張月銳説。
2015年,東營在全省率先開展化工企業“評級評價”工作,在首次“評級評價”中停産整頓乃至關停的企業佔比超過1/4,淘汰石油煉化落後産能1607萬噸。
東營還實施“優勢産業+人工智慧”三年行動計劃,以智慧製造賦能石化、橡膠輪胎、石油裝備、有色金屬等傳統産業高品質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入選省級“現代優勢産業集群+人工智慧”試點示範項目21個,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建成“5G+”智慧化工園區。
既要破舊,更要立新。東營市立足資源優勢、産業優勢,把新材料産業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領域。2019年8月,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落戶東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發揮研究院的帶動功能,東營強化創新驅動,延伸産業鏈條,推動新材料産業集群發展。2020年,全市47家新材料企業營業收入達22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5.5億元,産值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東營將推動企業加快設備更新、技術創新,推動新興産業做優做強、集群發展,構建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説。
打造産業新優勢
本報記者 肖家鑫
在直徑僅35毫米的圓形區域上,密密麻麻豎立著127根比頭髮絲還細的針。這些細針直徑僅0.05毫米,高12毫米。
“用一根鋁材質的棒料,連續不斷加工21個小時,才有了這一根根細針。可以説,這些細針驗證了我們機床的動態加工高精度。”山東蒂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勇説。出色的加工精度讓蒂德公司在國內高檔數控機床行業脫穎而出,其産品已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軌道交通、風電裝備等行業。
鍛造現代産業優勢,很重要的就是培育優良産業生態。蒂德公司坐落于濟寧市兗州區,這裡聚集了一大批裝備製造企業,具備一定産業基礎。但數控機床作為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製造機器的機器,研發成本高、週期長、難度大,蒂德公司作為當地少有的機床企業,一度面臨配套産業不夠等問題。
如何營造富有競爭力的産業生態,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濟寧著力強化項目招引、自主延鏈、吸引配套,補齊産業鏈短板,變優質企業“單打獨鬥”為“聯合作戰”,促進産業集群發展。
“我們把數控機床拆分出35個關鍵零部件,分析每一個零部件在當地産業鏈裏是強還是弱,哪些屬於空白。對於比較強的産業鏈企業,我們重點招引行業領軍企業進駐;對於空白的,就明確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精準對接引進,完善産業鏈條。”中歐(濟寧)國際合作産業園招商促進部部長王俏説。
通過“以鏈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與蒂德公司有長期合作關係的國內外企業紛紛簽約入駐産業園。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年産各類高檔數控機床5000台、機床功能部件1萬台(套),形成100億元産業規模。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0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