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7月31日訊 6月的榮成又迎來一個豐收的季節。鬱鬱蔥蔥的偉德山下,灣灣的山間小溪宛如一條玉帶鑲嵌在千畝金黃的田野裏,金燦燦的的麥穗迎風盪漾,激起片片波浪,送來陣陣麥香,豐收的喜悅毫不掩飾得洋溢在人們的臉龐。
炎炎烈日下,3台收割機正爭相轟鳴在麥田行走,崖後村的人們三五成群簇擁在田間地頭,一車又一車的麥子運往村裏,房頂、麥場和廣場已經變成小麥的主場,就連剛剛硬化不久的街道也沿著路的方向劃出一半曬上了小麥。
順著鄉親們的指引,我們在一處麥場找到了第一書記袁傳傑。他正在和鄉親們一起攤曬收割完的麥子,一锨锨揚起的小麥從空中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隨風飄出的麥羽落得他滿頭都是,褪色的汗衫緊貼在背上,黝黑的臉上只露出潔白的牙齒,胳膊上畫滿深淺不一的汗水的痕跡。已經幫扶近三年的袁書記儼然是一位地道的農民。
“今天已經是第二天了,估計再有兩天就差不多能收割完畢。”袁書記邊幹活邊向我們介紹情況,言語間仍然能感受到軍人的幹練與堅毅。“夏收關鍵是一個搶字。預報這幾天天氣好,正好趕上麥子成熟了,我們村委就組織鄉親們抓緊收割。”
鄉親們聽説來採訪袁書記,紛紛停下手中的活圍了過來。“這已經是今天袁書記幫的第三戶了”“袁書記,歇會兒吧”“袁書記這兩天就沒有閒著,看把孩子給累的”……
袁書記是三年前來到崖後村幫扶的。2014年底,袁書記從部隊團政委崗位上轉業,安置在威海市智慧財産權局任黨支部書記。2015年初,在組織選派第一書記時,他主動向威海市科技局黨委申請來到了這裡,帶領崖後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説起三年的脫貧攻堅之路,鄉親們娓娓道來,如數家珍:“這幾年咱們村變化大呀,咱們走的路、喝的水,南面的小河、村西的池塘。這都是袁書記來了以後整的……”“老年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廣場、鑼鼓音響,這在我們鎮上都是最好的……”“村裏的黨員、村幹部,真為咱們百姓想事,我們老百姓給他們點讚……”“袁書記呀,都把我們這裡當家了,誰家裏什麼情況,他都清楚得很。誰家有困難,總是幫著想辦法……”
“是啊,當時的崖後村困難很多,村委辦公室漏風漏雨,連個像樣的辦公桌椅都沒有;大部分街道沒有硬化,睛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村集體沒有收入,欠債10多萬元;村裏182戶,貧困戶就有66戶……”剛駐村時的情況袁書記記憶猶新,“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如何起步、從何入手確實困擾我多日。”
經過調研,袁書記發現,導致村子貧困的原因很多,但根子在於班子弱、人心散,幫扶首先要從抓班子著手。
要想富,靠支部。帶出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成為袁書記幫扶的首要任務。2015年的村兩委剛剛換屆不久,村委主任和婦女主任都是新上任的,從來沒有當過村官,而且當時沒有選出村支書,是鎮上派出的一名幹部挂職。他們想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但經驗少,出了不少力,效果一般。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基層組織是當務之急。為了喚醒初心,袁書記組織村兩委和黨員走進郭永懷事跡陳列館、沈秀芹烈士陳列館、空軍部隊軍營,用脫貧攻堅的共同事業凝聚團隊;從規矩抓起,梳理小微權力清單,實施陽光黨務、政務;開展黨員幹部包片聯戶“三包一幫”活動,每一名黨員幹部承包個人家庭周邊的群眾,包政策宣傳、包鄉村美麗、包安全穩定,幫脫貧致富;讓黨員幹部亮出身份,挂共産黨員門牌、戴黨徽,組織黨員義務植樹、掃街、修山路。為了開拓村兩委的視野,袁書記每年都組織他們外出參觀學習,周邊有特色的農業産業養殖園、種植園都走到了,還多次帶著村委主任和村裏的種植、養殖能手到臨沂、壽光、濟南、河北等地考察,先後7次做客山東廣播第一書記朋友圈推銷村裏農産品、對接省農科院專家、引進農作物新品種,幫助村兩委成長為建設鄉村的明白人、産業致富的帶頭人。功夫不負有心人!村委主任曲洪軍入了黨,並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兩委也得到群眾的信任支援。今年換屆選舉,原班人馬全部當選連任。
“曲書記來了,看看這麥子怎麼樣?”村委大院裏的廣場上人氣正旺,鄉親們圍攏著曲書記剛剛拉來的一車小麥,手捧著麥粒議論紛紛。“曲書記,這麥子不錯,別忘了秋後給我家留點。”“我們家也要種,這麥子少説畝産也有700多公斤。”“袁書記,這個品種的麥子咱們可引對了,你看,鄉親們都説不錯,我看著也不錯。”曲書記滿滿的成就感。“放心吧,鄉親們。村委已經商量好了,村裏試種的小麥全部免費提供給大家種,等麥子曬好了,就可以來村委領取。”
原來,這是一車小麥新品種,是去年村裏通過12396科技資訊服務站引進的濟麥23。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這是村子持續發展的動力。曲洪軍書記介紹説,“袁書記發揮行業部門優勢,這幾年可沒有少給我們想辦法。土地板結、酸化板結導致農作物産量小、病害多,是咱們山區多年沒有解決的問題。袁書記向科技局領導彙報後,專門邀請專家來村裏會診,引進保姆菌微生態製劑改良了土壤,蘋果、小麥、玉米都增産15%以上。”
向科技要生産力,靠科技來致富,增加農村種植養殖的科技含量一直是袁書記在努力的事情。去年山東省廣播電視臺攜手省科技廳、農業廳、農科院面向農村建立村級12396科技資訊服務站。袁書記得到消息後,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繫,爭取在煙威地區成立了首個村級12396科技資訊服務站並培養曲洪軍為服務站站長。“原來種地就是靠天吃飯,誰還想到換個種法能有這麼好的收成。”鄭維君大叔高興的説,“去年引進的棒棒(玉米),一下子十幾個品種,村裏試種挑出了幾個讓我們選,沈丹16長得最好,今年推廣了300多畝。”
“這個科技資訊服務站成立得好,給村裏服務的都是省一級的農業專家,現在曲書記一搞培訓,村民都自動來參加,就連鄰村的聽説之後也經常前來諮詢。”崖西鎮副鎮長張序紅來村裏檢查麥收防火工作,她也熱情的向我們細説起袁書記幫扶的情況。脫貧致富轉變觀念最關鍵。上科技含量高、群眾容易掌握的産業項目事關村里長遠發展。袁書記得知哪個地方有好的項目,總是想方設法聯繫去參觀取經,每年行程都在2萬多公里以上。2015年他開車碾著積雪帶人去威海泊于學習養殖蝸牛技術,2016年他冒著酷暑連續7天和曲書記一起到萊陽、連雲港學習種植技術,2017年他頂著雨雪拉著村裏的蘋果去省城參加“山東鄉村廣播首屆‘第一書記’幫扶村綠色優質農産品2017年貨會”。這兩年,開工屋頂式光伏發電站、冬暖大棚、西洋參種植等項目,都是綠色能源、綠色産品。今年,村裏又引進了近30畝的醜梨、反季節葡萄等最新經濟作物,科技助力增收的效益指日可待。
“曲書記,村西小農水施工準備砌堤了,過來看一看吧。”婦女主任林樂秀打來了電話。這可是今年的重點項目之一。袁書記和曲書記一商量,立馬起身向工地趕去。
乾旱少雨是山區的老大難問題,不但澆地難,旱情大的時候吃水都沒有,鄉親們只能到幾裏外的鎮政府駐地拉水喝。袁書記來了以後,真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每年都爭取上級給予支援。村西的小農水項目建成以後,周邊300多畝地都可以變成高産、穩産田。榮成市水利局的王主任正好在現場檢查施工情況,他説:“袁書記為了村裏老百姓,經常找我們反應情況,讓我們幫到了最需要幫助的村。”
“把人民當父母,把崖後當家鄉。”這是袁書記作出的莊嚴承諾“民不脫貧決不還,村不致富誓不歸。”改善村民的生産生活環境,解決用水的問題,袁書記可沒少遭罪。去年河道整治施工壓斷了供水管道,袁書記拉著施工方老闆,餓著肚子到榮成、文登市場跑了一整天才買到合適的管子,連夜接上,保證了村民用水。河道清淤、加寬、固堤、綠化,前後一年的時間,袁書記天天盯著。老鄉們説,以前這河又窄又臟又臭,蓄水量少得可憐,都沒有人願意到河邊去。現在好了,河寬了,水青了,岸美了,鄉親們經常到河邊洗衣服、散步。而且,河裏新建了攔水壩,去年下半年乾旱,周邊農村連吃水都沒有,獨有崖後村種得一塊好菜園,澆得百畝好農田。
前年夏天打井找井眼,袁書記和打進隊一連圍著村子轉了5天,脖子都曬爆皮了。但是,好不容易找到井眼了,第一口井打下去96米鑽不動了,第二口井打下去113米,鑽頭斷在了裏面,一直第六口井打到180米時,一股清泉噴涌而出,鄉親們盼望多年的飲用水問題終於解決了!“這次這個水好啊,現在兒子從城裏回來,每次都帶兩桶回去喝。”村小賣部的張學波大叔給我們送來幾杯涼開水,一口下去,渾身的涼爽甘甜!
夕陽西下,炊煙嫋嫋。勞碌了一天的人們陸續從田間回來收攏小麥,街道和廣場上堆起了一座座金山。鄉親們圍坐在麥堆旁邊喝茶聊天,微風襲來的熱浪擋不住人們分享豐富成果的喜悅。婦女們顧不上勞累,早已換上新鮮的衣服跳起了廣場舞,老人們也扭動著腰肢在健身器材上活動,整個山村熱鬧起來。這時,村裏的鄉村廣播傳來大家熟悉的聲音,這是袁書記進駐不久,為了宣傳黨的精神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惠民政策,利用傳統的農村大喇叭,開辦的新時代之聲崖後廣播站正在播出:
“尊敬的父老鄉親們,大家好,新時代之聲崖後廣播站現在開播。首先,祝賀大家喜獲豐收,希望鄉親們繼續努力,保證小麥粒粒歸倉。今天,向鄉親們介紹兩項內容:一個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講話,一個是最近小麥的收購行情和小麥的儲存方法……”
天色已暗,麥香正醇,路燈亮起,聽取笑聲一片……
這正是:
華燈初上耀星空,駐村幫扶驅貧窮;
鄉村振興惠三農,黨的光輝暖心中。
山花爛漫百鳥誦,麥浪香沁心歡悰;
綠水青山映蒼穹,美好嚮往鴻圖通。
鄉村振興,崖後村一路向前……(王雅迪)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