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利益均衡:和諧社會的重要內涵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23 日 |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需要協調好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説,利益均衡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涵,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建立一個以利益均衡為基礎的社會。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在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如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差別增大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一個國家在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低於1000美元的時候,只能著力於解決全社會成員的溫飽問題,此時社會的利益格局表現為低水準上的均衡,甚至是“絕對的平均”。而當一個國家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000美元的時候,社會發展就進入了一個轉捩點。此時如果能夠處理好社會利益均衡問題,社會發展就可以很快地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反之,則可能出現兩極分化、社會矛盾加劇等嚴重社會問題。到2003年,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處於社會發展的重要轉捩點上。妥善處理社會利益關係問題,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利益均衡機制,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均衡機制、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把實現社會公平作為重要的政策導向。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和貫徹各項方針政策的基本著眼點,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機制。加大政府調節再分配的政策力度,合理調整不同階層的利益結構,努力遏制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的擴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既要強調發展速度,又要注意利益均衡;既要注重競爭與效率,又要維護公平和正義,努力尋求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結合點和平衡點。二是從制度上保障競爭機會的平等。堅定地推進城鄉二元結構改革,形成以城帶鄉、互協互補、共同繁榮的社會發展格局,逐步消除戶籍、教育、就業、身份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礙。三是努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科技、教育、文化、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建設,不斷完善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和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制度,加快建立社會保障機制。這是解決各種利益矛盾的重要基礎。四是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法制是協調各階層利益、進行社會整合的有效制度保證。民主使社會各階層、各群體的利益要求能夠以合法形式及時表達出來,進而有利於化解矛盾,減少衝突,尋求共同利益的實現。特別要抓緊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持不懈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取信於民。

(徐浩然 王子龍)

相 關 新 聞
· 深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研究
· 以科學的政績考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 公共管理的人文化: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 和諧單位: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證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