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和諧單位: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證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21 日 | 文章來源:人民網

單位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和基本組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切入點,承擔著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廈的地基夯牢夯實的重任。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建設和諧單位的途徑和方法,對於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和直接作用。

社會是一個複雜的、有機統一的整體。各種社會主體按照生活和勞動的需要,結合成不同的社會組織。作為社會基本組織的單位,是構成社會肌體的細胞。社會的性質、品質、功能及作用,都要通過社會細胞即具體的單位來體現。每一個單位都把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落到實處,每一個細胞都充滿和諧的因子,整個社會的和諧就有了基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就有了強力支撐和保證。胡錦濤同志強調,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不斷提高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的本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調利益關係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這六個本領,是提高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具體體現。每個單位的工作性質和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提高建設和諧單位的能力要著眼于本單位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建設和諧單位,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工作千頭萬緒,須把握共性、強化特色、突出重點、全面推進。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是藏、漢、回、彝、滿、蒙、土家、納西等各民族學者雲集、各方面人才共事的單位,只有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和諧相處,才能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建設和諧單位,應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搞好理論武裝,保證和諧單位建設的正確方向。只有沿著正確的方向建設和諧單位,工作才能不陷於迷茫、不失于偏頗、不流於形式。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應以正在開展的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把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動持續深入下去,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引導幹部職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針對藏學研究中心的自身特點,在抓好共性學習的同時,應從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入手,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黨的民族政策,不斷豐富做好藏學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識,保證藏學研究中心的和諧單位建設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總任務來進行,朝著構建和諧社會的總目標來努力。

以科研為中心,提高藏學研究為中央決策服務、為藏區改革發展服務的能力。保持事業協調健康發展,創造更豐富的産品成果,使單位實力不斷增強、群眾生活不斷改善,這是單位建設的根本。解決單位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包括建設和諧單位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關鍵是要靠把單位事業搞上去。我們明確提出一個中心———以科研為中心,兩個服務———為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服務、為西藏和其他藏區三個文明建設服務,三個一流———建一流研究機構、出一流研究人才、創一流科研成果,四大戰略———人才戰略、精品戰略、開放戰略、聯合戰略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充分利用本世紀頭20年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加強藏學研究中心自身的建設,團結全國藏學研究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核心,以抓好幹部隊伍為關鍵,形成和諧的人際環境。人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主體。要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幹部職工始終保持蓬勃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建立職工終身教育體系,讓職工得到充分的學習機會,不斷提高素質,盡好一個成員對單位應盡的義務。同時,抓好幹部隊伍建設,使黨員幹部努力做到“三要”:一要牢記宗旨、當好公僕;二要辦事公道、不徇私情;三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黨員幹部的示範作用發揮好了,就能有效地帶動單位的每個成員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

著眼長遠建設,健全單位內部各項運作機制。建設和諧單位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應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按照和諧單位的建設目標,對原有的規章制度進行修訂、健全、完善,創建職能明確、行為規範、運轉協調、科學高效的和諧單位制度保障體系。進一步強化科研管理機制,加強對重大科研課題的確定、研究、管理、評價和應用,提高科研成果的社會影響力和對實際工作的貢獻率;進一步健全各項工作機制,疏通意見建議反映渠道,尊重職工群眾的首創精神,發揮職工群眾的聰明才智;進一步健全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處置機制,積極尋求協調和解決內部矛盾的新方法;進一步改進服務機制,完善服務設施,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品質,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系列服務;進一步健全中心、部門、直屬單位黨建工作協調機制,組織動員中心所有力量,共同推進和諧單位建設。

(作者陳虹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組書記)

相 關 新 聞
· 弘揚延安精神在建和諧社會中的指導意義
· 建設和諧社會應當處理好的八大關係
· 和諧社會的意識向度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