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深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研究 牛先鋒  
 

——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05年年會

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研討會綜述

2005年7月下旬,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05年年會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研討會在南昌召開。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心議題,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趙曜教授和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同志作了大會主題發言,部分專家學者作了大會交流發言。與會者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戰略任務,又是現階段黨治國理政的綱領。要深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研究,還有很大的理論研究空間。研討會集中討論了下列問題。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

對和諧社會的概念要全面理解。“社會”這個概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圍繞生産力、生産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基本矛盾展開,人們之間所形成的各種關係總和,就是廣義上的社會;相對於政府、市場,或者相對於經濟、政治、文化而言的社會是狹義上的社會。從廣義上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該是一個全面發展,各種關係整體協調的社會;從狹義上理解,它應該是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協調,共同進步的社會。因此,無論從廣義還是從狹義來理解,構建和諧社會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可缺少的內容。 “和諧社會”是千百年來人們所嚮往的一種理想社會狀態,而不是社會形態。這種社會狀態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在存在著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私有制社會,和諧社會的理想是無法根本實現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完整的概念,在理解和諧社會時絕不能忽視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否則和諧社會是無法真正實現的,即使社會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和諧,也決不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徵

胡錦濤同志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概括為六個方面,非常全面和準確。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研究,把握其基本特徵也十分重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利益、收入、分配、思想認識等方面是有差異的,但在權利、機會、規則、分配方面是公平的社會。是既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又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在這個大前提下,差異的主體各盡其能、各得其所、活力充沛、相互關愛、協調發展、共同進步、共同富裕;在協調社會各方面關係時,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調解作用,又要重視法律規範的強製作用。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主要是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基礎上提出的,同時也反映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任務。這個理論的提出,深化和拓展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總體佈局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建設的理論;吸收和借鑒的古今中外有益的和諧社會思想,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共産黨人孜孜以求的價值理想,也是一個不斷實現的動態過程。在新世紀、新階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又是保障全面小康的重要手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重視人自身的和諧發展、人與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以及社會內部各階層之間的和諧發展。在當前,要特別重視解決收入差距過大、貪污腐敗、人民內部利益關係緊張等突出問題,切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核心和主體力量

中國共産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核心。黨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形勢與任務的變化,不斷鞏固執政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提高領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廣大人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體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因此,離開了最廣大人民的積極主動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構建不起來的。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物質財富豐裕,一定要高度重視保障廣大人民共用改革與發展的成果,不斷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進程。

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論問題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拓寬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領域。從科學社會主義學科研究視角來看,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的基本思想、和諧社會的內涵、及其和諧社會建設進程等問題的研究需要深化。同時,還要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從理論上理順構建和諧社會與下列七個方面的關係: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三個文明”建設、妥善處理人民內部利益矛盾、民族宗教問題、發展基層民主政治、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成果。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