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信:瑪多草場生態憂  

    記者走進黃河干流流經的第一個純牧業鄉———青海瑪多縣扎陵湖鄉,呈現于眼前的荒蕪景象讓人驚訝不已:低矮泛黃的牧草稀稀拉拉,乾涸裸露的河床和湖底隨處可見,牛羊在半沙半草的草場上艱難地尋覓牧草。

    扎陵湖鄉黨委書記介紹,該鄉環繞扎陵湖、鄂陵湖兩大湖泊的草場原來是全縣最好的———牧草足有一尺多高。現在,這裡的牧草又少又低,牛羊吃不飽,90%的牧戶遷走了,只有五六戶還在苦苦支撐。20年前,全鄉牧民每年從草場上割下的幹青草就可達10萬公斤,現在,即便是在牧草長勢最好的季節,千里草原上也是沙多草少。

    實際上,瑪多縣其他地區的草場退化、沙化程度遠比扎陵湖鄉嚴重得多。目前,全縣6個牧業鄉總共3786萬多畝天然草場中七成以上已屬重度沙化。由於連年乾旱,這裡的湖泊一半以上已經乾涸,曾經四季水流不斷的幾十條大小河流時斷時續成了季節河,有的則徹底消失了,剩餘湖泊中的相當一部分也正由外流湖變成內流湖。江河湖泊的斷流乾枯給牧民們的生産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冬格納措湖是瑪多縣第三大湖,近幾年水位垂直下降了2—3米,周邊十幾個小湖已基本消失。去年夏天,居住在這裡的597戶牧民共2981人、近12萬頭(只)牲畜的飲用水源斷絕,牧民們迫不得已趕上牛羊外出十幾甚至幾十公里去找飲水點。

    “萬里黃河第一縣”的瑪多縣有著美好的過去。這裡平均海拔達4300米以上,黃河源頭幹流自西向東貫穿縣境350公里,境內多沼澤濕地,曾經水草豐美,河流眾多,星羅棋佈的大小湖泊達4000多個,素有高原“千湖之縣”的美譽。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縣牧民年每人平均收入曾連續3年高居全國首位。

    近年來,濫挖蟲草,亂採藥材,無序淘金,使瑪多天然草場急劇退化。蜂擁而來的淘金者近乎掠奪式的開採,把原本草豐水茂的天然草場破壞得千瘡百孔,曾經輝煌一時的畜牧業日益衰落。目前,全縣70%的牧民無法在自家承包的草場上放牧牛羊,只能趕著畜群在草原上“流浪”。在扎陵湖鄉的第四牧業社,全社390萬畝草場中,95%以上已嚴重退化。

    地處三江源頭的青海省,生態建設關係到長江、黃河下游各省區的經濟發展,該地區草原退化、荒漠化的狀況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2000年,國家在青海成立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包括瑪多縣在內的30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區草原、河流、野生動植物受到了保護。2001年,青海省政府頒布了在三江源地區禁牧令和禁止採挖沙金的政府令,從制度上遏制了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並制定具體法規,嚴禁在草原淘金、挖中草藥和超載放牧。今年5月,國家正式啟動了黃河、長江源頭地區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工程,計劃治理面積達26.4萬平方公里,使三江源地區和瑪多等縣生態建設出現了曙光。人們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萋萋青草趕走漫漫黃沙,潺潺清流再現“千湖之縣”,流走的牧民能重返家園。 (馬應珊)

    

    《人民日報》 2002年09月18日

    


我國年增1萬平方公里荒漠
母親河源頭的憂患--黃河首曲荒漠化嚴重
新疆荒漠化形勢嚴峻 每年以四百平方公里速度擴展
內蒙古:荒漠化“逼”出沙産業
種樹也能種出沙塵暴
政協委員提醒:別忘了荒漠化的“幕後主角”
為什麼我國的沙化土地越治越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