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開誠委員:高校擴招 一定要把好“出口關”  

    自1999年起,我國高校連年大幅擴招:僅普通高校,1999年擴招51.3萬人,增幅47%;2000年擴招60.9萬人,增幅38.16%;2001年擴招29.4萬人,增幅13.3%。現在,我國在校大學生已突破1350萬人,實際毛入學率達到13%,即將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門檻。這種大力度推進高校擴招的方式,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順民心得民意,對於我們在21世紀實施人才戰略,建設現代化強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但隨著大幅度擴招,也産生了高校教育品質滑坡現象,且日益加劇。一方面,擴招後一些高校的教學設備、圖書資料、師資力量等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品質。另一方面,由於大幅擴招,入學門檻驟然降低,生源的素質明顯低於過去。現在一些低線錄取新生的高校,在一年級講授基礎文化課時就已遇到相當一部分新生跟不上的困難,有的學校已經在無奈中不得不降低課程學習的要求。如何在堅持高校擴招正確方針的同時保證教育品質不下降,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員會,經過系列調研認為,這個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嚴格掌握畢業標淮,把好“出口關”。

    首先,把好“出口關”,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高校擴招固然有緩解高等教育供求緊張的矛盾、拉動經濟等多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培養合格人才。學生和家長對高校擴招充滿熱情也不是為了徒有虛名,而是期望獲得真才實學。這就要求高校在降低門檻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措施保證教育品質,嚴格畢業標準,把好“出口關”,確保輸出合格人才。

    其次,把好“出口關”,是鞏固高校擴招成果,保證我國高等教育合理擴張、健康發展的需要。擴招,入學人數激增,“寬進”是一個重要因素。對於“寬進”的學生,如果培養措施不得力,畢業標準不嚴格,最後將形成“寬進寬出”、品質下降的局面。我們認為,擴招絕不能以犧牲品質為代價,招生可以“寬進”,但教育品質一定要保證,畢業標準絕不能降低。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高等教育,在數量與品質並重、規模與效益統一的原則下不斷向前發展。

    再次,把好“出口關”,是增加國際競爭力、提高人力資源素質的急切需要。入世後,我國在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與更嚴峻的挑戰。這時,人才,特別是高素質的人才成為左右成敗的關鍵。我國整體國民素質偏低,人力資源能力不足,層次高、知識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嚴重短缺。這就急需在擴大教育規模的基礎上,建立高標準、嚴要求機制,大量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把好“出口關”,是保證畢業生品質的核心與關鍵環節,它必然在體制、機制乃至思想觀念等方面帶來一系列衝擊與變化。因此,這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政府和學生三方共同努力。

    首先,學校應採取以下措施:

    第一,改革用人制度,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學校最重要的資源,也是教學品質能否得到切實保證、學生能否合格畢業的關鍵。但由於當前舊的用人制度缺乏激勵機制,整個教師隊伍顯得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進取心和工作積極性。由此,我們建議高校,破除教師職稱評定的“終身制”與教師隸屬的學校所有制,實行社會選材,全員聘任,優勝劣汰,以形成一種能促使教師主動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準的新機制。

    第二,推行課程學分制。推行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相適應的課程學分制,是擴招後把好“出口關”、保證學生培養品質的有效手段。課程學分制要求學生根據本人興趣和國家、社會、市場的需求選修課程,在嚴格按照課程品質要求修滿學分後,方可畢業。課程考核不合格者重修,且按教育全成本收費。學習年限可以浮動,在規定年限內修不滿一定學分的,作肄業或結業處理,並給休學生、肄業生提供複學方便。此外,鼓勵學生跨校選修,擇優選學。

    第三,嚴格考試製度。考試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課程品質標準的基本方式。在新的課程學分制下,為了嚴格掌握畢業標準,把好“出口關”,必須嚴格考試製度。建議高校實行教考分離,建立試題庫,保證試卷難度,嚴格考場紀律,對考試作弊的同學一律淘汰,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實行聯校會考。

    其次,政府應在以下方面有所作為:

    第一,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擴招後,堅持把好“出口關”,是為了保證畢業生品質,它要求有良好的硬體作基礎。目前,政府增加的投入跟不上發展的實際需要,辦學條件建設落後於擴招速度,難以滿足擴招對教育資源的需求。從總量看,高教投入有較大增長,但以生均標計算,實際上是下降了。與1998年相比,2000年全國普通高校生均教學輔助用房減少了2平方米,生均圖書佔有量減少了33冊,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減少了550元。這直接影響到擴招後我們的教育品質。為此,我們呼籲政府和各級財政,繼續加大對高教的投入,確保高教在擴招的同時,教育品質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第二,制定相關方案,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在深入調研、定點實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保證教育品質、把好“出口關”的方案。內容包括:教師聘任、學制改革、學生考核、教學品質評價等等。並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來保證方案的實施,為保證教育品質、把好“出口關”,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三,充分發揮教育督導員的作用。要在中央和地方設立教育督導機構,由學術水準高、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為主組成專兼職的教育督導隊伍。其成員應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採取聽課、調查、座談、訪問等各種形式,檢查和監督教學中各個環節的秩序和品質。在督導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導”的作用,即請他們在對“督”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使高校不斷改進教學工作,保證品質。

    再次,學生和家長應轉變思想觀念。

    把好“出口關”不僅需要學校和政府做出努力,還需要學生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援。我國高等教育長期實行“嚴進寬出”,因此,在一些學生和家長思想中便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認為只要上了大學,就是進了保險箱,不存在畢不了業的問題。這實際是計劃體制時形成的“大鍋飯”思想在大學畢業問題上的反映。在市場經濟國家,優勝劣汰法則存在於一切領域,大學生屆時不能畢業者並非個別,這帶給學生的更多是積極意義。其實,把好“出口關”,只是將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壓力,提前到大學中來。隨著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不斷完善,市場將能夠比較準確的篩選出畢業生的能力高下。只有文憑,沒有真才實學的學生,就是過了高校關,也要被市場淘汰。所以,學生應把大學視為繼續拼搏的激烈競爭場所,而不是吃了12年苦到此可以歇一口氣的地方!

    中國網2002年3月10日


方嘉民委員:貫徹《義務教育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童石軍委員:粵海鐵路通道的延伸段
——海南環島鐵路是海南的生命線
方嘉民委員:當前腐敗現象的趨勢、特點及對策
童石軍委員:勿忘歷史 警鐘長鳴
——建議將每年8月15日定為“中華民族勝利節”
鄧成城委員:充分認識甘肅省生態環境的戰略地位
童石軍委員:海南省行政區劃體系的改革 有利於五大中心城市的發展
軍隊代表提出:我國加入WTO更應關注國防安全
王茂祥委員説,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必須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陳益群、余海二位委員:推動醫療立法 改善醫患關係
石靜如委員説,入世後兩岸農業會有更多的交流合作空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