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當行真的“典石成金”嗎?

    冒牌商行巧弄花樣 合法典當經營慘澹

    近日,被16家寄售調劑商行包圍的武漢裕發典當行店主肖文向記者抱怨,門前這條街每2-3米就有一家寄售調劑商行,過去這些商行還只是暗中玩花樣,偷偷經營典當;如今“李鬼”儼然變成“李逵”,明目張膽地與典當行爭地盤、搶市場。記者問及今年的經營狀況,他搖頭嘆息。

    懷有怨言的不只是裕發典當行一家。多年來,由於典當行自身發展不夠,法規建設滯後,市場綜合治理乏力等原因,湖北典當市場一直比較混亂。目前全省有合法典當行14家,而冒牌經營典當的寄售調劑商行卻達100多家。武漢市是全省擁有典當行最多的城市,佔了11家,但與該市的90多家寄售調劑商行相比,數量仍相差懸殊。絕大多數的“正規軍”深陷在冒牌商行的包圍圈中,合法典當經營慘澹,舉步維艱。

    這些寄售調劑商行為了達到“典石成金”的目的,都挖空心思,在表現形式上各顯其能。一種是在招牌上玩花樣。一些寄售調劑商行,堂而皇之地挂著“典當”的招牌。記者在荊州採訪時就發現,有兩家商行毫不隱諱地挂著“沙市典當寄售商店”、“荊州中楚典當有限公司”的牌子。而更多的是巧妙地將“典”字嵌入招牌中。武漢市漢口商業區有兩家寄售調劑商行,就美其名曰“精典寄售商行”、“金典寄售商行”。另一種是在服務內容上做文章。位於武昌區的人和寄售商行雖然沒有在招牌上玩花樣,但粘貼在墻上的業務內容卻明示可抵押、現金收購、寄售(珠寶首飾、通訊器材、名錶相機、家用電器、古玩藏品、房産車輛),其業務範圍較典當行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使是那些表面上沒做任何手腳的商行,也並非真的老老實實。記者暗訪時就發現,許多表面看來無可挑剔的商行,經客戶一番示意後,都表示可以典當。

    在經營上,這些冒牌商行也巧弄花樣。按國家規定,典當行的貸款利率只能以銀行同檔次流動資金貸款利率為基礎上浮50%,月綜合費率不得超過4.5%。而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冒牌經營典當的商行都通過各種形式暗抬費率,月綜合費率高達8-15%。也正是受高利所驅,這些商行才鋌而走險,不務正業的。

    湖北省典當協會秘書長羅厚祥對記者説,典當行是以質押為主的特殊融資機構,開辦需經嚴格審核,取得特殊行業經營許可證。經營要繳納5%的營業稅、3%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稅,絕當物品的銷售還要繳納17%的增值稅。當票統一監製,統計財務資料要求齊全,審計嚴格。而寄售調劑商行是以物品寄賣為業的商業企業,辦證手續簡單。稅務部門一般按城鄉個體經營戶對待,採取定稅辦法,按營業額的5%對其徵稅。寄售調劑商行作為商業部門,在機構改革後已基本失去監督。

    這種不平等的競爭,在使這些冒牌商行賺得體滿盆溢的同時,也使合法典當經營陷入困境。湖北省原本有28家典當行,幾經風雨,如今只剩下一半。除了極少數經營狀況尚好外,絕大多數只能勉強維持生計,有的甚至已到了生存難以為繼的地步。其中,一部分是因為高息集資、違規放貸而斷送前程;另一部分就是由於經營無法維持而退出市場。

    冒牌商行專套“死當” 百姓典當謹防上“當”

    來漢打工的張女士向管理部門投訴,兩個月前應急以1400元“當”給江漢區前進四路一家“典當行”的結婚戒子,今天按約去贖時,卻發現早已被店主變賣,不知去向。

    記者在張女士的指引下找到這家“典當行”時,卻發現所謂的“典當行”,其實是一家寄售調劑商行。當初與張女士簽下的“當票”也是私制的,不具備法律效應。店主對張女士“贖不回,就告你”的説法滿不在乎--“冒牌經營典當的商行多著呢!就我們這條街,起碼有20家。”

    同在一條街的武漢裕發典當行店主肖文對記者説,前進四路地處商業繁華區,典當生意相對紅火,這幾年,冒牌經營典當的商行越開越多,已成為武漢市地下典當的一個“窩子”。這些商行本該以物品寄賣為業,與從事質押貸款的典當行有本質區別,但老百姓十有八九不明白個中差別,“當客”上當後與商行扯皮的事經常發生,有時甚至打鬧到大街上來。

    在典當業打滾多年的艾先生向記者痛陳這些商行的“黑處”:寄售調劑商行不象典當行,必須有500萬元的註冊資本金,幾萬元就可以開店營業。由於資金不足,為了保證週轉,專門套“死當”,一有買主,不管當期到了沒有,都以種種藉口欺瞞“當客”,變賣“當品”套現套利,全然不把“當期到後至少還應給客戶10天的寬限期”的典當業老規矩放在眼裏。另外,冒牌商行暗抬費率、坑騙“當客”的現象也極為普遍。按規定,典當行的月綜合費率不得超過4.5%。但這些商行往往以服務費、保管費、保險費等各種名目,明哄暗抬費用,綜合月費率都在8%以上,有的甚至高達15%。

    湖北省經貿委産業政策處處長羅厚祥説,這些寄售調劑商行受自身資金規模限制,一般做大比較困難,為了擴大經營規模,不放走一筆業務,他們往往千方百計地向親朋好友高息拆借資金。“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息”最終必然會轉嫁給“當客”。而且,這種變相的社會集資,處理不及,極可能釀成大的金融禍患,影響社會穩定。經貿委作為典當行業的主管部門,近期已聯合公安部門,對典當市場進行清理整頓。由於還涉及到工商、人行等多個部門,形成合力,取得實效尚需時日。

    參與清理整頓工作的湖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反映,多數冒牌商行在接受“當”物時,對物品來源根本不作審查,甚至連顧客身份證都不看,致使許多被盜、被搶的涉案贓物暢通無阻地流入商行變現,為犯罪分子開了方便之門。現在,很多失竊物品都可以在寄售調劑商行找到蹤跡,冒牌商行已成為社會藏污納垢的一個重要場所。今年2月份,就有一批失竊的摩托車在武漢市宏正寄售調劑商行查獲。這些商行又往往會受利益驅動,對一次性“收購”的或剛到期的“當品”迅速處理,給公安部門蒐集破案線索帶來了諸多麻煩。公安部門提醒百姓,不要去冒牌典當的商行“搜獵”舊貨,以免買到贓物,引來官司。

    莫把典當市場讓給冒牌商行

    近年來,素有“金融鼻祖”之稱的典當業,又逐漸成為現代企業和市民應急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尤其是房地産、轎車等不動産典當,市場需求日趨旺盛。然而,記者在湖北採訪時發現,典當市場機構少、規模小、分佈失衡的問題極為嚴重。典當業“有市無行”,招致眾多寄售調劑商行大肆侵入,冒牌經營。

    據湖北省典當行業協會介紹,作為中部經濟大省,目前僅有14家典當行,其中11家集中在省會武漢,全省有13個市州沒有批設典當行,融資困難的縣鄉更是一片空白。這些典當行基本都是小本經營,平均註冊資本不過六七百萬元,提供融資服務的能力有限。典當行內部普遍存在分工簡單、人員偏少、素質低下等問題。全省14家典當行的平均從業人數約為10個,有的甚至只有三四人,且家族化現象嚴重。

    現代典當業尤其是房地産等大宗典當,需要典當行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先進的管理水準。由於現有典當行硬、軟體建設滯後,力量薄弱,大片的市場眼睜睜地被“冒牌軍”所侵佔。湖北省目前冒牌經營典當的寄售調劑商行有100多家,超過合法典當行的十倍,其中武漢市就有90多家。位於武漢中山大道的裕發典當行,周邊雲集了16家寄售調劑行。這家典當行的負責人肖文對記者説,中山大道是商業繁華區,近幾年典當生意日見紅火,由於附近的典當行少,冒牌經營典當的商行就一家家地冒出來。他估算,武漢市大概有90%的市場份額被冒牌商行搶佔。調查還發現,全省所有地級市都有多家非法經營典當的商行,有的甚至延伸到縣一級。在這些地方,典當市場的幾乎全部份額都被冒牌商行盡收囊中。

    據湖北省經貿委有關人士分析,典當行發展不足有其歷史原因。由於法規滯後、監管不力等,典當行自身在經營過程中出現過一些違規違法行為。全國許多省市都曾發生過典當行高息攬儲、違規發放信用貸款的大案,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過去,典當行業一直由人民銀行監管。人行對這一形式古老、市場有限卻又問題頻出的“小金融”,一直抱著“只出不進”的態度,一旦發現違規,便淘汰出局,因此,典當行數量不斷萎縮。

    2000年6月,國家經貿委接管典當業,並於今年8月出臺《典當行業管理辦法》,降低了典當行的準入“門檻”,簡化了審批程式,並制定了新的市場監管規則。但幾個月來,典當業機構擴張和市場規範均不見起色。業界人士反映,取締冒牌商行、整頓典當市場,需要公安、工商、經貿委等部門聯合行動,而新辦法仍然只是一個部門規章,號召力有限,難以形成合力、取得實效。

    湖北省典當協會秘書長羅厚祥認為,典當行的發展切不可因噎廢食,而把市場拱手讓給冒牌商行。但也不可一哄而上,盲目建設。他呼籲,國家應依據市場需求,在控制總量、規範管理的前提下,合理佈局、穩步發展典當行。同時,加強法制建設,強化監管職能,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為典當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新華社 2001年11月19日


哈爾濱典當行生意紅火
典當行:解困救急真幫忙
“新法”打破沉寂 典當行活躍起來
典當行業擴大經營範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