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傳來重大石油發現 將漸解中國石油困局

有關渤海灣的三個猜想

正當海外媒體在歲末紛紛報道,12月25日,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已經決定向中國開放本國的油氣儲備的同時,渤海灣傳來消息,專家發現華北的渤海灣盆地可能蘊藏205億噸石油儲量,其中90億噸已經探明。專家估計,這次發現可維持中國能源需求“一段頗長的時間”。

如果將這個數字與中國石油地質資源總量約1041億噸做比較不難發現,渤海灣盆地的石油儲量,已經達到了全國石油資源總量的五分之一。

然而據有關專家分析,目前中國石油系統內部原油的綜合儲備天數仍然只有約為21天。

能源缺乏之辯

從中國決定建設戰略石油儲備開始到現在不足5年時間,但是中國石油危局的聲音卻一再從媒體和政府傳出。這種危機感是對現實的折射,還是對未來未雨綢繆。實際上,隨著2004年初開始,國際原油價格一路攀升,一桶石油相當於一瓶化粧品的年代似乎一去不復返,這著實繃緊了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在內的神經。

據目前的統計數字,2004年中國原油進口超過1億噸,在石油消費總量上,中國如今已經成為了僅排在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國。而我國每人平均能源相對稀缺的局面並沒有改變,可替代能源並沒有出現,這讓中國人有理由感到憂心。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證明了這一點,IEA長期合作和政策分析主任歐努·溫和斯特説:“全球重要的石油結點對於地緣政治方面將産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石油安全出現問題的話,對市場的供應影響很大。我們對國際航道和管線的安全性要更加關注,中國等發展總國家要積極對付石油供應可能産生中斷的風險。”

但是中國石化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院長金之鈞認為,隨著中國大力推動節約能源並積極開發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加上渤海灣的重大石油發現,中國的石油以及天然氣資源“一段頗長的時間”仍可滿足發展需要。在2004年秋天,溫家寶總理主持討論通過的《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4~2020年)》(草案)中,第一條就提出了“堅持把節約能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嚴格的節約能源制度和措施,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不過中國人的風格是居安思危,況且安危還不能預料。

中國海外能源戰略轉變

第一個轉變就是:多方位“出海”。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周吉平認為:“以北非的蘇丹、南美的委內瑞拉、中東的兩伊為基礎,逐步延伸與其周邊地區的合作,擴大中石油集團在這三大戰略區的影響”,“俄羅斯和中亞五國將是投資海外油氣合作項目努力爭取的地區”。他們希望若干年後,海外原油作業産量達5000萬噸以上,獲份額油3000萬噸。

第二個轉變是直接投資,簽署石油合同,而不通過第三方。商務部研究國際經濟貿易研究院研究員童莉霞分析説,今年國家領導出訪非洲都帶著石油公司的老總,與當地政府簽訂石油購銷合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同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簽署的合作文件更是涉及勘探、開發、老油田改造管道和煉廠建設等多方面。中石油同事正考慮從其母公司收購高達50億美元的海外資産,消除目前存在的集團公司與股份公司在海外相互競爭的局面,分析人士認為,此舉還將對中國歷史上形成的海外石油戰略模式産生根本性影響。

第三個轉變是政治和外交力量更加投入地為我國經濟發展服務,能源外交成為新亮點。在胡錦濤主席將數十位能源高官帶到拉美國家之後,中國在歲末打開了加勒比海後花園的石油之門,而年中對於蘇丹制裁的棄權票,除了外交政策上的一貫作風以外,也加入了能源外交的新猜想。(桂仁)

國際先驅導報 2005年1月6日

 


中俄石油管線合作依然懸疑 安大線出局焉知非福
中國海外尋油緩慢轉型 需重塑海外尋油思維
俄遠東石油管道:中國支線談判有望率先啟動
俄石油走向太平洋泰納線沒有大贏家
中石化汽油價格下調150元 石油每噸上調450元
中印日韓博弈中東石油市場 亞洲各國需同仇敵愾
有利於中國的逆轉:遠東輸油管道之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