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於中國的逆轉:遠東輸油管道之爭

新年前夕,時事社援引俄羅斯政府人士披露的消息稱:俄政府正在研究優先把從東西伯利亞的泰舍特到納霍德卡附近的石油轉運基地的管線作為幹線,在幹線中間段的斯科沃羅季諾向中國修建一條支線。有消息稱,中俄已經達成協定,即俄羅斯先建設支線,支線進入中國後到大慶的一段輸油管線由中國方面獨自建設。

誰掌握石油 誰就掌握經濟命脈

世界頭號産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家媒體,去年曾以《石油拉開了世界大戰的帷幕》為題報道説,中國和日本對石油的爭奪日趨激烈。世界石油生産將在2006-2016年間達到頂峰,而後,工業國家充足的能源供應每年將以2%的速度下降。與此同時,中國、印度、巴西和亞洲的其他一些國家對石油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長,到2020年也許會成倍增長。這一切意味著在幾年內石油生産達到頂峰後,世界石油將供不應求。中國和日本實際上是在展開一場控制石油資源之爭。

研究石油經濟的專家普遍認為,誰掌握了石油,誰就掌握了經濟命脈。隨著中國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消費迅猛增長,中日兩國開始共同遭遇"能源瓶頸"。研究中國能源問題的日本專家稱,"中國正在把手伸向世界上所有蘊藏著石油的地方",因此日中兩國間必將開展"資源爭奪戰"。

就俄羅斯遠東輸油管道而言,政治和經濟分析家們認為,如若,俄政府優先鋪設一條"中國支線"的消息得到證實,這表明,中日關於俄羅斯遠東輸油管道之爭可能正在發生有利於中國的逆轉。

以"輸油管道"換"領土談判"的策略並未奏效

北方四島領土的歸屬問題是影響日俄關係的痼疾,為了在俄羅斯遠東輸油管道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本屆日本政府奉行的是軟硬兼施、以"輸油管道"換"領土談判"的對俄外交政策。日本政府的基本做法是,同時推進領土談判和經濟合作,創造讓俄羅斯向日本讓步的環境。因此,日本對建設東西伯利亞至納霍德卡的輸油管道計劃態度頗為積極。

而時事社年前關於俄政府優先鋪設一條"中國支線"的消息,無異於對日本的當頭一棒。分析家們由此得出結論: 看來,小泉政府以"輸油管道"換"領土談判"的對俄外交政策並未奏效。

不應太過強調管道的地緣政治成分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能源項目負責人羅伯特·艾貝爾博認為,是否擁有輸油管道其實並不重要,擁有輸油管道固然比沒有好,但認為輸油管道的走向和地理位置會影響石油購買國的命運的觀點是錯誤的。"外交政策的分析家們太過強調管道的地緣政治成分,但並不真正理解世界石油市場是怎麼運作的。輸油管道的地理位置不會決定石油流向哪,如果中國在世界石油市場出價買油,還是能得到石油。"

美國不可能對中國進行"石油遏制"

有些學者認為,在能源資源方面,中國除了要面對日本的挑戰外,美國也有可能會對中國進行一場"石油遏制"。但是,艾貝爾博士直截了當地否定了這一看法。他説,美國對中國實施石油禁運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沒有能力影響中東和中亞的石油天然氣生産"。

加圖研究所的凡多蘭博士也認為,美國沒有能力左右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要實施大規模的石油禁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因為你需要派遣極其龐大的海軍到漫長的中國海岸。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舉例説,上個世紀70年代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禁運實際上對美國沒有多大的影響,禁運只不過提高了運輸成本而已。此外,專家們還指出,美國石油公司的利益並不總和政府的利益一致,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和政府的利益相反。因此這種遏制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他們認為,美國對中國進行石油遏制的觀點是一種非常近視單一的思維:"美國為什麼要堵截中國的石油渠道呢?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是美國跨國公司最重要的勞力源泉。雖然中美之間的經濟競爭在未來會變得更加激烈,但這種競爭並不能通過軍事對立來解決。"

新華網 2005年01月0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