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價年內回落可以期待 
秦海菁

一、居民已切身感受到價格上漲的影響

今年以來國內物價一直在快速上揚,2004年1-7月中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上漲3.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準上漲2.6%,工業生産資料流通環節價格總水準上漲14%,糧食價格上漲了32%,分類別來看食品價格上漲9.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9%,居住價格上漲3.7%,這是1997年以來同期最高漲幅。尤其是7月份上漲了5.31%,不僅超過了央行設定的5%警戒線,而且也是1997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更是比2003年CPI的1.2%平均漲幅高出3倍以上。雖然各級政府在價格監管調控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但物價的現狀仍讓居民對價格的走勢日益關切。

二、物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已經基本消解,但長期因素仍令人憂慮

最近一輪的物價上漲的原因可以歸納為3點:其一,糧食價格上升直接拉動了這一輪消費品物價指數上升;其二,國內投資過熱為物價上漲推波助瀾;其三,能源緊缺和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波動促進了物價的上揚。

1、糧食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價格上漲動力逐漸減弱

去年糧食減産使今年糧食價格大幅攀升,由此而拉動了消費品的物價指數上升。從今年前7個月的情況看,CPI上升的80%強源於食品價格的上漲。今年的夏收和秋收形勢良好,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價格回落。而且,糧食的漲價幅度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而且糧食價格上揚將會促進農業的發展,帶動農民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使農業的壓力轉弱。同時國家還採取了新的措施積極引導糧食市場的規範化,出臺了《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加強糧食流通管理,增強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並鼓勵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從事糧食經營活動,促進公平競爭。這些都將有利於糧食價格的走穩。

2、投資過熱是此次價格上漲的誘發因素,儘管已經得到初步控制,但仍需要密切關注

投資過熱是誘發物價上漲的一大原因,投資過熱會引起投資品價格的上漲,層層推進從而帶動了總物價的上漲。我國25年來投資年平均增長約15%,而2003年以來就超過20%的水準。自2003年以來,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投資過熱,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投資的增長速度仍需密切關注。

3、能源緊缺可能是今後比較長時期內推動價格上漲的重要動力

我國的能源緊缺已經影響到人民的生活,並成為引起物價波動的重要長期因素。

(1)中國的水資源狀況讓人擔憂。我國北方的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國際平均的30%,加上1999年以來北方連續乾旱,城鄉供水矛盾十分尖銳。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南方的形勢也不容樂觀,南方的水資源雖多,但是人為的污染卻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水質性缺水,即達到品質要求的水不夠。

水資源的短缺引發了水價上漲,也向我們敲起了警鐘: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損害環境為代價換來的,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將會使中國經濟的發展大打折扣。

(2)煤炭産能短缺、價格上漲,對物價總水準産生推高作用。今年是近二十年來中國電網缺電形勢最嚴重的一年,二季度電力缺口在2000萬千瓦以上,三季度電力缺口2500至3000萬千瓦左右,全年共計缺少電量約600億千瓦時。煤炭供應不足是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我國60%以上的煤炭都用於發電,但依然只能滿足電力企業60%左右的煤炭需求。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煤炭産能建設嚴重滯後,造成煤炭利用能力短缺。煤炭短缺,價格節節攀升給電價帶來了壓力。而煤炭作一種基礎性産品,它的價格會直接影響到其他相關行業。

(3)國際油價飆升,直接推動了國內物價上漲。動蕩的國際環境和對石油不斷攀升的需求使國際油價一路飚升。而中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使國際油價的一舉一動直接牽動中國油價。去年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達2.5億噸,其中進口石油9112萬噸,消費量和進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達35%,消費量和進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8月19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達到創紀錄的每桶48.7美元。因此,國家發改委決定,適當提高成品油價格和汽、柴油出廠價格,這是我國繼今年3月31日和5月1日以來,進行的第三次成品油提價。

中國石油的供需矛盾不斷加深,使中國對國際原油進口量不斷加大,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經濟所産生影響與衝擊會越來越大。原油進口持續增長,油價上漲將循著煉油加工及運輸成本,波及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了市場不穩定。另外,國內石油壟斷性局面不利於開展良好的市場競爭,對其價格也不能起到好的疏導作用。

三、政府宏觀調控未雨綢繆,已經取得初步效果

經濟運作的事實表明,單靠市場的自動調節能力已不能戰勝物價的上升局面,好在政府已經在通貨膨脹前未雨綢繆,進行宏觀調控抑制了其進一步惡化。

為防止價格總水準上漲過快,國家發改委在加強物價監管方面出臺了《關於嚴格控制出臺漲價項目的通知》,要求各地從嚴控制出臺調價項目,保持市場基本穩定,規定了凡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月環比超過1%、或同比累計連續3個月超過4%的地區,暫停出臺提價項目3個月;《關於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做好化肥、種子等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檢查的通知》和《關於對化肥生産用電價格繼續實行優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防止和平抑農資價格,保護農民利益。同時根據已出臺電價、水價政策,理順水、煤、電價格關係。

為了緩解能源緊缺,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制定《國家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並提出把制定並實施中長期能源發展規劃,解決能源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同時政府加大了煤炭開採及管理能力,並增強交通運輸能力以保證全國各地發電系統的用煤量;加速南水北調工程並積極治理水質污染;大力開展石油天然氣節約和合理使用,繼續發展國際石油貿易和合作開發並逐步建立石油儲備制度和風險規避體系。

對於投資過熱,國務院出臺了控制電解鋁、水泥和鋼鐵投資的103號文件,央行出臺的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和再貸款浮息制度,銀行除了對信貸數量進行控制之外,還加強了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票據交易、債券的吞吐、存款準備金利率調整。

這些宏觀調控措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表現在:

1、糧食生産出現重要轉機。糧食播種面積恢復性增長,全年將超過1億公頃,扭轉了連續5年下滑的勢頭。

2、固定資産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2004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6082億元,同比增長2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14.4個百分點。鋼鐵、鋁業、水泥等行業的投資增幅明顯回落。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繼續趨緩。房地産開發投資完成4924億元,增長28.7%,比一季度回落12.4個百分點。

3、貨幣信貸增勢減緩。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央銀行採取的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已初步遏制了貨幣信貸過快增長的勢頭。2004年以來,貸款增長速度明顯下降。2004年上半年貨幣供給(M2)增速16.2%,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速16.3%,低於2003年下半年的增速。

4、生産資料價格漲勢趨緩。流通環節生産資料價格上漲17個月後5、6月份持續回落。

四、物價上漲的拐點可以期待

儘管政府宏觀調控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市場價格存在一個滯後反應。目前,物價總水準的漲幅仍在增大,但價格漲升的動力已經在逐漸減弱:從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對主要産品價格的監測結果看,價格的上升的産品種類呈現減小趨勢;糧食、鋼鐵等推動本輪價格上漲的關鍵因素,其漲升動力已經基本耗盡。由於新的漲價因素在減少,因此價格漲幅進一步增大的空間已經有限,向下的拐點可以期待,甚至有樂觀的估計物價上漲有望在三季度達到峰值,並在幾個月內逐步形成“拐點性變化”。

當然,從政府的角度看,當前的物價形勢仍不能掉以輕心,要密切關注物價變動趨勢。此外,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需要通過推行改革、調整産業結構、甚至調整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化解,這決不是在一朝一夕的事,也決不是政府一力可以解決的問題,它需要企業、居民的共同努力和積極配合。

(秦海菁 國家資訊中心)

中國網 2004年9月10日


十城市物價調查:通漲繼續施壓居民日常生活
漲價成百姓熱門話題 專家分析物價從何漲起
三季度展望:經濟快速增長 物價漲幅將全年最高
物價上漲 北京市民如何應對
10城市物價調查:津排名第四 接近通脹警戒線
國際原油價格對我國物價的影響
經濟對原油依賴度增加 高油價哄抬中國物價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